3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慶祝世界詩歌日

Poetry isn’t always a written art, i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ral expressions and live performances. ? National Commission of the Kyrgyz Republic for UNESCO, 2013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的第30屆大會上首次將3月21日定為世界詩歌日。 縱觀歷史,詩歌包括各種形式的語言、表達和意義。它經常伴隨著音樂,在特殊場合表演。
詩歌是人類最珍貴的文化和語言表達形式之一,它使人們跨越大洲走到一起,在世界各地以各種形式被發現。這種藝術表達的普遍性可以在列入《公約》名錄名冊與詩歌相關的項目數量上體現。例如最新列入的厄瓜多爾音樂化詩歌Pasillo,2014年列入的黎巴嫩詩歌Al-Zajal,以及烏克蘭哥薩克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的歌曲于2016年被列入急需保護名錄。
作為《公約》中 “非遺”的五個領域之一,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口頭形式,包括諺語、謎語、故事、童謠、傳說、神話、史詩歌曲和詩歌、咒語、祈禱、圣歌、歌曲、戲劇表演等。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被用來傳遞知識、文化和社會價值以及集體記憶,它們在保持文化的活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新冠疫情進行的調查收集的數據顯示,口頭傳統,包括詩歌,可以讓人們暫時逃離他們的恐懼,并在家里與他們的親人找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