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在醫改近3年實施的五項重點改革中,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舉足輕重,是緩解百姓看病貴的重大利好。”8日下午,在江蘇省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培訓班上,省衛生廳有關人士對《江蘇省2009年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說。
緩解看病貴的重要“新藥”
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究竟有什么好處?對此,行業內外很多人都不很明白。據省衛生廳社婦處處長沈志洪介紹,其好處主要為:扭轉基層醫療機構“以藥養醫”機制,是緩解看病貴矛盾的重大制度創新。
沈志洪解析說,長期以來,醫療衛生機構主要靠“以藥養醫”機制來維持運行發展,這個機制刺激不合理用藥、過度用藥,扭曲了醫療服務行為,加重了群眾醫療費用負擔,也使藥物濫用成為嚴重的衛生問題。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藥補醫”的狀況,有效解決藥價虛高問題,促進合理用藥。目前,藥品流通環節過多、營銷成本過高的問題比較突出,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隨著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一方面將使企業得到合理回報,保證基本藥物生產質量和足額供應,另一方面也將減少和規范藥品流通環節,降低市場營銷成本。“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某種意義上將成為評價醫改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
江蘇增補數量在全國最多
“在國家公布的307種基本藥物目錄基礎上,考慮到江蘇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基層醫療機構及百姓的用藥習慣,合理增補292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也就是說,江蘇的基本藥物是599種,增補的基本藥物在全國是最多的。”沈志洪介紹說。
據了解,通過省轄市推薦、省政府確定,江蘇省共確定37個縣(市區)作為首批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地區,今年12月底前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并實行零差率銷售。
從現在開始,各地都要對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我省增補目錄,認真清理目錄外的藥品,逐步停止采購目錄外藥品,嚴格控制藥品庫存數量,確保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正式實施45天后,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我省增補目錄內的藥品,同時不再使用其他藥品。少數慢性病人的特殊用藥,可由基層醫療機構通過與其建立雙向轉診關系的二、三級醫院提供。
基層醫院收入缺口財政補貼
基層醫療機構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后,形成的“收入缺口”怎么辦?回答是:建立基本藥物使用財政補償機制。
“這是基本藥物制度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據衛生廳規財處有關人士介紹,當前正抓緊三項工作:
一是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37個先期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縣(市、區),要按照相關規定在今年12月20日前基本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定編、定崗工作,為完善財政補償機制奠定基礎。
二是核定醫務人員平均工資標準。我省對先期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地區,按照實行績效工資制度的思路,采取核定收支、差額補助的財政補助辦法。補助標準以省轄市為單位,不低于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對村衛生室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減少的收入,給予合理補助。
三是核定財政補助資金。在前兩項核定的基礎上,對已經確定今年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政府補助經費測算,確保國家關于政府投入與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及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有效銜接的政策規定落到實處。
觀望很明顯 認知需補課
“從對醫改督查的情況看,有些地方的政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以及醫務人員,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內涵、目標和政策還不太清楚,畏難與觀望情緒比較明顯。對此,要引起高度重視。”省衛生廳有關人士在培訓班上直言。
據這位人士介紹,在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的醫改推進情況調研中,下面有的部門負責人連醫改文件都沒有學,講的全是“外行話”,聽了讓人發急。這位人士建議說,要在各個層面有針對性地開展醫改相關政策培訓,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應從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性,理清改革思路,吃透制度實質。同時,要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具體執行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負責人及廣大醫務人員進行集中培訓,讓他們全面了解這一制度,消除“利益受損、收入下降”的顧慮,從而自覺配合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