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師妹說,多年前她媽給她買的婚嫁保險到期了,她直到現在還沒有嫁出去,人家賠錢過來了……”日前,一條關于“婚嫁保險”的微博躥紅,短短幾天內就被轉發評論上萬次。無獨有偶,一位男網友也貼出了自己買了10年的婚嫁保險,到賬后的賬戶余額信息顯示,可用余額為13000多元。
嫁不出去真的有錢賠?剩男剩女們立馬瞪大了雙眼,大齡未婚青年、新婚夫婦這兩大群體更是將之奉為發財良方。而記者采訪保險業專家獲悉,這是對保險產品中“婚嫁保險金”的一種誤讀。事實上,“婚嫁保險”是保險公司在1990年左右推行的險種,購買者從子女出生的年份開始,每年交一定的保費,直到子女達到約定的年齡再領回全部金額,即保證子女到了適婚年齡時有一筆錢可用于結婚的花費。
盡管目前市場上已經沒有名為“婚嫁保險”的產品,不過記者了解到,各家保險公司類似的險種很多,主要是分紅險。而許多市民對這種既有保障功效、又有分紅收入的保險理財產品很感興趣。為此,記者以“婚嫁保險”為話題,采訪了多家保險公司的理財專家,詳細了解現時最適合大齡未婚青年、新婚夫婦兩大群體的保險理財產品資訊,梳理總結出相關的投資理財小技巧。
理財專家提點
1保險理財產品相對穩健
中國人壽廣州市分公司培訓部資深講師郭曉偉表示,由于保險理財產品兼顧了保障和理財的功效,不少投資者只關注理財的收益,這就陷入了誤區。她提醒投資者,其實更應考慮保障方面的收獲,如果只看重理財收益,則應選擇相對“激進”的股票、基金。對比股票、基金等投資理財方式,保險相對穩健。
記者了解到,與其他投資理財方式相比,保險產品的優勢首先在于,每月或者每年投入不多,待遇上意外風險時能獲多倍賠償,將風險有效地轉移;此外,它具有強制儲蓄的功能,保險理財也是家庭理財規劃的必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保險產品的劣勢也很明顯,首當其沖的是它無法為投資者帶來非常高的收益。其次,多名保險行業人士在受訪時都提到,保險理財產品的期限都比較長,一般都以十年起步。購買保險理財產品最忌諱的是短期退保,因為投保者自身將受到很大的經濟損失。
2重保障的產品也應關注
郭曉偉告訴記者,保險理財產品基本沒有什么投資風險,唯一的“風險”就是保障不夠齊全。受訪的多名理財專家提醒大齡未婚青年這一群體關注自身的保障,除了購買重在理財的產品,意外保險、重大疾病險等重在保障的產品也應予以關注。
“一年一買”的意外保險具有低保費、高保障的特性,在市場上廣受歡迎,針對未婚青年,郭曉偉建議,投保時“受益人”可填父母。重大疾病險也是理財專家們力薦的高性價比產品,以一款交費20年、保障終身的重大疾病險為例,一名30歲的女士,每年交保費5680元,可獲得40類重大疾病、10大類輕癥的終身承保,基本保險金額為20萬元。
3短期投保往往成本過高
未婚群體在選擇保險理財產品時,一般會期望在短期內的付出,能獲得較大的、長久的收益,不過,理財專家認為,短期投保往往成本過高?!拔鞣饺速I壽險喜歡選終身交費,因為最便宜”,據中國平安保險高級理財規劃師肖豐介紹。以一對剛升級當爸媽的年輕夫婦為例,如果選擇3年的交費期限,為孩子投保某保險公司一份基本保額為10萬元、保障終身的少兒保險產品,可以估算,當孩子88歲時,可獲得的生存金和累計紅利約200萬元,但是,由于交費期限非常短,夫婦每年需交的保費將高達8萬余元,這一數字對于不少年收入不高、剛剛增加養育小孩的新成本的年輕夫婦來說,可能難以承受。如果改選擇5年的交費期限,每年交保費的數字立馬將下降至5萬余元。
理財小技巧
等到關鍵年份再領分紅
市民張女士今年初結婚,計劃兩年內生育。一想到未來培養孩子長大成人需要耗費長時間、大量的資金投入,她和丈夫都感到煩惱,不知現在能否提前盡量多做些準備。30歲的未婚“宅男”小羅也有類似的苦惱,不同的是,他是為自己未來的理財規劃而迷茫,“打算5年內結婚,接著生小孩,感覺接下來有好多需要花大錢的時候”。對于這些人來說,將目光投向一些每年甚至每月定期分紅的保險產品,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記者詳細了解了多種保險理財產品的特性后發現,許多產品都可以“滿期還本”,即購買者不僅可以收獲分紅,還能收回所有投入的金額。分紅一般為一年或兩年領取一次。新婚的張女士和宅男小羅都面臨著未來許多個需要“花大錢”的時刻,對此,中國人壽廣州市分公司培訓部資深講師郭曉偉支招,如果他們投保了分紅型產品,可以先不急著領取還本、分紅的資金,讓這些資金繼續參與復利累積,為自己日后贏得更多的收益;等到一些關鍵的時間點,比如張女士生育小孩前后、張女士的孩子開始讀幼兒園、小羅結婚等時段,再領取已累積了一段時間、利息增多的資金,如此操作將會比每年固定領取劃算得多。中國平安保險高級理財規劃師肖豐也提醒,復利的威力一般在累計投資的40年后才開始明顯,“帶來爆炸性的收入”。
夫妻互為保險受益人
上世紀90年代發行的“婚嫁保險”,其實更像是一種定期存款,“婚嫁”只不過是個包裝的由頭。相比起來,“愛情保險”倒顯得“名副其實”些。中國平安保險高級理財規劃師肖豐告訴記者,此前多家保險公司還曾發行過“愛情保險”,特色就是夫妻雙方甚至全體家庭成員可以同時成為一張保單的聯合被保險人,一次投保、一張保單就可以解決夫妻二人乃至全家人的人身風險保障問題,相比家庭成員分別投保多個壽險產品更為便捷。
據記者了解,“愛情保險”目前也已基本停售。不過,我們依然能在現在的市場上“淘”到心水的擁有類似功能的產品,使夫妻互為保險受益人,最大程度地規避風險。以中意人壽一款專為“80后”家庭設計的產品為例,它采取了夫妻共保的方式,“只要夫妻一方購買主險產品,配偶即可以相對優惠的價格購買附加險”,隨后的年月中,夫妻在健康風險高發期都能得到高額保障,在退休后又能獲得養老金。
急需用錢時用保單借款
投保了保險理財產品后,手中的保單還可以拿來借款?記者了解到,“保單借款”其實是一項不為人熟知的功能,記者采訪的多家保險公司都提供這一服務。長期以來,由于內容過于晦澀難懂,保險公司的保險條款常常被稱為“保險天書”。大眾往往因此而忽略了條款中的權利和義務,與保險公司之間的糾紛也由此生發生。
在正常的保險期間,遇上急需用一大筆錢的時候,可以不必煩惱是否挪用計劃用來固定投保的資金,投保人一般可以得到相應保險賬戶現金價值一定比例的借款,最高可按合同約定好的現金價值的80%進行貸款,而在此期間投保人仍然可以享受保單上的保障,生存金和分紅收益都不會因借款而有變化。
此外,目前市場上的保險合同還有兩種中途退出的方式。一是退保:投保人停止交費并且需要領回現金的話,退還的額度將根據保單的現金價值計算;二是減額付清:投保者停止交費但不要求領回現金,而是讓保險繼續有效,但保障范圍可能會相應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