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偉制圖
核心閱讀
進行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記者11月26日獲悉,12月上旬,嫦娥三號將帶著三大科學探測任務擇機發射。
肩負三大目標三類任務
需闖過月面軟著陸、月面生存等七道坎
11月26日,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舉行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肩負“落月”重任的嫦娥三號已完成各項研制和試驗,運載火箭和探測器已轉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現場。如果氣象等條件具備,將于今年12月上旬擇機發射。
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自2008年國務院批復立項以來,科研團隊經歷了方案設計、初樣研制、正樣研制三個階段,突破了七大技術難關。
“嫦娥三號探測器,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說,“工程實施過程中,要闖七道‘坎’,包括多窗口、窄寬度準時發射,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地面試驗驗證等。”
吳志堅介紹,嫦娥三號肩負三大工程目標和三類科學探測任務。
三大工程目標是:突破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深空探測運載火箭發射等關鍵技術,提升航天技術水平;研制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建立地面深空站,獲得包括運載火箭、月球探測器、發射場、深空測控站、地面應用等在內的功能模塊,具備月球軟著陸探測的基本能力;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基本體系,形成重大項目實施的科學有效的工程方法。
三類科學探測任務是: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嫦娥三號任務作為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務,是‘繞、落、回’三步走中的關鍵一步,對整個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吳志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