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手扶拖拉機、挖坑機,小到太陽能殺蟲燈,紛紛鉆政策空子,大肆套取農機補貼,造成國家農機補貼資金巨大流失……去年以來,江西查辦的農機領域腐敗系列案件中,省市縣三級共20名農機局長落馬,讓人震驚。
隨著春耕備耕時節來臨,農機購置進入高峰期。專家指出,近年惠農補貼資金時常曝出未用在刀刃上,騙補、腐敗現象頻出,加大監管、“補貼賬”曬透曬細是當務之急。
層層分食“唐僧肉” 20名農機局長落馬
為促進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財政部、農業部于2004年共同啟動實施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僅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就達217.5億元。
據江西省農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江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行“自主購機、縣級結算、補貼入卡、逐級監督”方式,2013年中央財政下撥江西的農機補貼資金為7.348億元,今年下撥的上半年補貼資金為5.9億元。
然而,中央下撥且逐年增加的龐大補貼資金,成為了一些腐敗官員和不法商人的覬覦目標。
據辦案人員介紹,2007年7月至2012年11月,江西省農機局原局長王紹萍先后收受各地農機商等22人行賄的財物共計700余萬元。作為回報,王紹萍為行賄人套取農機補貼大開“綠燈”,將不符合享受農機補貼條件的產品進入江西省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目錄,造成國家農機補貼資金損失達2203萬元。為此,王紹萍最終被法院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兩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18年。
因農機補貼資金引發的腐敗案,王紹萍并非特例。
今年1月,江西省人民檢察院披露,去年省檢察院組織查辦的全省農機系統45名國家工作人員涉嫌濫用職權,致使大量農機購置補貼被套取窩串案,涉及省市縣三級農機局長20人。
新余市檢察機關也曾查辦多起農機補貼領域腐敗案。新余市人民檢察院研究室副主任肖巍鵬表示,一些農機干部在收受賄賂后,或為廠商造假謀利,或指定本地質次價高廠商經銷,或指定親友、關系戶經銷,或空賣購機協議使行賄人倒賣獲利,甚至有的還公開索賄,討價還價爭取高比例分成,共同演繹分食“唐僧肉”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