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重拳治理電話“黑卡” 電話卡年底前實名率超九成
【核心提示】
今年1月5日,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的《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指明,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
我國在2013年9月起實施電話卡實名登記,但仍有用戶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不用實名登記的電話卡。這一規定實施一年多來,泉州的電話卡實名制情況實施如何?記者進行了走訪。
□記者 廖培煌 實習生 彭堅林 通訊員 方啟龍
走訪
不出示身份證 買不到電話卡
昨日,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泉州移動、泉州電信和泉州聯通三家電信企業所屬營業廳和專營店大多在顯眼位置張貼了“黑卡”治理專項通告。同時,泉州市面上其他電話卡代售點大多表示,沒有未實名登記電話卡出售。
昨日上午,在中心市區泉秀街一家電訊店內,記者表示自己忘帶身份證,能不能購買到不用實名登記的電話卡。店主當即表示,沒有身份證無法購買。位于浦西路的一家特約通訊店老板同樣表示,購買電話卡需要持身份證進行實名登記。她說:“上級有嚴格規定,現在買電話卡都要出示身份證。”
在泉州僑鄉商品街,一家手機銷售店老板介紹,由于現在市場監管嚴格,如果被發現出售未實名登記的電話卡行為后,將會受到嚴厲的經濟處罰。在另外一家電話卡代售點,店主介紹,前幾個月,商品街內還有很多代售點在賣未實名登記的電話卡,現在則很少。記者走訪了商品街內其他8家電話卡代售點,均被商家告知購買電話卡需持本人身份證進行實名登記。
在泉州經營手機代售點多年的吳女士告訴記者,現在未實名登記的“黑卡”在市面上很難買到,“對賣家來說,出售后的黑卡如果被利用在詐騙或者從事其他犯罪活動上,那么賣家要在法律上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對于買家來說,‘黑卡’平時也無法辦理其他業務,丟失后也無法掛失。”
處罰
9個“黑卡”網點被列入“黑名單”
電話“黑卡”是指未進行實名登記并被不法分子利用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移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自2013年9月實施電話實名登記制以來,我國新入網用戶基本實現了實名登記,近1億未實名老用戶完成補登記。然而,因把關不嚴、存量較多等因素,非實名電話卡仍多達1.8億戶。
據介紹,沒有進行實名登記的手機卡很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進行傳播色情、詐騙等信息,從事違法活動。除此之外,“黑卡”還會被用來批量注冊賬號、發垃圾廣告、惡意刷取廠商優惠資源等,對社會的危害十分嚴重。“黑卡”獲取途徑廣、使用成本低、追查難度大,給公安機關及時破獲案件帶來極大困難。
今年年初,泉州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公安局和工商局三部門積極按照上級要求,開展泉州市“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專門成立了泉州市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辦公室。1月份和2月份,市通信管理部門組織明察暗訪,檢查社會營銷渠道網點500多個,發現嚴重違規未施行實名制購卡的網點9個,這些網點全部被列入“黑名單”。“對列入‘黑名單’的渠道商,三家電信企業在3年內不得與該代理商進行任何業務合作。”有關負責人說。
治理
發現網點未按規售卡 舉報有獎勵
據介紹,全市目前有包括移動、電信、聯通等在內的手機卡約1000萬張。在這些卡中,有部分未實行實名制。對此,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相關人士介紹,近年來的電話卡絕大多數實行了實名制,未實名制的主要是一些使用多年的客戶,要對這些用戶一一重新登記實名,確實有難度,“用戶會嫌麻煩,或者一些長期在外漫游的卡,用戶也不會主動前來登記。”
對此,市通信管理辦公室相關人士介紹,今年9月1日起,電信企業各類實體營銷渠道要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為用戶辦理入網手續時,必須通過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核驗用戶本人身份證件,并通過系列自動錄入用戶身份信息。據了解,目前,全市近萬家銷售電話卡的網點中,約有四成已經配備了二代身份證識別儀。
對于2009年9月1日前入網的未實名老用戶,基礎電信企業要在為其辦理新業務、更換電話卡時依法要求其進行補登記。根據該方案,三大運營商要確保在今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率達到90%以上。
據泉州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介紹,針對電話卡實名制,泉州市建立了社會舉報獎勵機制,市民發現未按照有關規定出售手機卡的網點,可在正常上班時間撥打0595-22138687舉報,經確認屬實的,將給予一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