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著“遠紅外消毒”、“無菌包裝”字樣的消毒餐具是否言如其實?消費者自然是不得而知。今日起,廣西衛生監督部門將開展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專項監督檢查。記者了解到,2004年《行政許可法》實施后,取消了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的許可準入,只需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即可開業,這為消毒餐具的衛生狀況埋下隱患。
亂象:消毒時間不足半分鐘
干凈的廠房、先進的設備、無菌的環境……不少人想象中的餐飲具消毒中心是這個樣子的。可是,衛生監督部門近期對全區的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進行了一次摸底,發現區內確實有一批這樣的優質企業,可也有一些企業的衛生狀況是消費者難以想象的。自治區衛生監督所監督二科科長張中興介紹說,有的工廠不用走進去,就知道不合格,因為廠子就建在廁所旁。有的企業生產條件之差,讓監督人員也很吃驚。
按照規范,餐飲具消毒要經過初洗、精洗、消毒、包裝等工序,并區分污染車間和清潔車間。可是,一些餐飲具消毒中心沒有任何防蠅防蟲設備,沖洗下來的食物殘渣遍地橫流。為了省電,烘干的工序被省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人拿抹布把水擦掉。
這些企業使用的消毒設備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是老板自己組裝的。在一家企業,餐飲具真正的消毒時間不足半分鐘。更有甚者,車間的消毒設備壞了,老板就買來幾臺家用消毒柜頂上。
尷尬:企業“先上車后補票”
據介紹,餐飲具集中消毒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的亂象,政策法規的改變是一個重要原因。從2002年起,根據衛生部頒布的《消毒管理辦法》,對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實行衛生許可和許可后的監督管理,經審核達到相關標準的企業,才能獲得衛生許可證,開門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