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局曾選派50多司機到西南交大參加第一期動車培訓班,剩下的一部分去日本、瑞典學習動車技術。2006年第一組車從青島拉過來,第一批中挑選了20個司機參加實驗,鄭州局有2個。2006年5-7月,新車進來后,從2006年5月至7月,在青島四方和鐵科院,掌握性能、牽引工況。
2006年11月,第一輛動車到達鄭州。2007年,鐵道部又在鄭州招了22個司機,用兩組車就在鄭州做培訓。“當時很苦,晚上要調車過來,第一次引進很好的車,都很興奮。動車司機大家都很羨慕,很自覺,司機甚至熬夜也要搞清楚不明白的地方。”
動車司機上車實際操作之前需要先看1000公里,然后才能動手,實際操作3000公里。現在要求已經提高到5000公里,審核通過后由鐵道部發駕照。當年試驗中曾經一天從鄭州至商丘(距離220公里)跑6個往返。
從學員到高鐵司機最快6年。而單純理論培訓的費用在10萬左右,其他機車等硬件費用不算在內。
“朋友開玩笑,找動車司機中單身的基本沒有,最年輕的動車司機27歲(19歲從技術學校畢業開始上班),所以找朋友這事我幫不了忙,”李振修和記者開了個玩笑。
“全國鐵路系統經歷了六次提速,高鐵可以跑300公里每小時,但最主要的是人在開,焦點還是集中在司機身上。鐵路引進了很多安全設備,但是我們要完全掌握性能、技術等。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沒有完全掌握技術的情況下發生的。”
李書記告訴記者,講師經常把課堂搬到車上。比如哪天下雪了,必須按照雪天的步驟操作,如何維護。為準備高鐵,鄭州鐵路局演練了50多項應急措施,每個司機必須清楚在緊急情況下如何搶救。“我們不會集中在出現最多的問題上,每個應急情況,只要我們能夠想到的特殊狀況,都必須完全掌握。”
幾年前列車晚點的情況比較多,但是現在除了惡劣天氣下,考慮到安全問題,可能會出現晚點的情況,但是也很少了。
高鐵司機在正式上崗之前,在高鐵線路上要跑至少1萬公里。“司機和其他的工作人員不一樣,速度高,如果開車七八個小時,精力不夠,所以現在每個司機基本每天不超過4個小時。”
高鐵司機每天一趟不止,實行單班單司機。鄭州機務段副段長劉中民告訴記者,在高鐵上開車,心理壓力很大,高鐵開通之前的強度很大,提前一個月封閉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