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綠映黃,稻花菽浪滿天香。一日日的精耕細作,一年年的春華秋實。北大荒……一個舉世矚目的農業品牌,在黑土地破土而出。
品牌意味著資本,品牌意味著財富。“十二五”伊始,銷售收入百億級的北大荒米業集團推動農業產業化實現新的突破,北大荒品牌價值逾越260億元大關。
品牌培育,正在帶領北大荒米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從跨越走向卓越。基地建設,探尋品牌農業路徑
世界米業看中國,中國米業看大荒。
資料顯示:在中國人吃的粳米中,每6粒就有一粒出自北大荒;連續9年,北大荒大米穩居我國出口供貨首選品牌之列。
抬升到世界矚目的高度,北大荒米業走過了怎樣的歷程?
本世紀以來,北大荒在全國首創“三化一管”寒地粳稻栽培模式,推廣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等十大新技術,水稻畝產突破了1400斤,畝效益超過500元。這一高效種植模式,迅速風靡三江平原,并為北大荒米業提供了大量優質水稻,三江、迎春、友誼等一批30萬噸級稻米產業園區由此催生。
先有基地,后有產業,再有品牌,北大荒走出了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主產區整合,主銷區合作,臨港區引資,北大荒米業則探尋出了一條稻米產業園區化發展的新路徑。
在北大荒,一個個水稻示范區迅速崛起。以三江平原為例,粳稻種植面積864萬畝,實現粳稻總產量107.5億斤,占全省近1/5、全國的1/12;擁有農業機械22萬臺件,農機總動力超過135萬千瓦,新度系數達到0.78,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8%以上,高出全國52個百分點。
北大荒印證了現代農業的高度:世界智能化大馬力現代農機裝備600臺(套),重點裝備了226個作業區,基地現代農業機械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精量播種、變量施肥于一體,一次完成深松、淺翻、整地、播種、和墑、鎮壓等六項作業,過去20天的活兒,現在三五天就可結束。
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很快得到了廣泛的關注。2010年6月,北大荒米業產業化發展戰略與政策創新研究高層專家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向全國推廣稻米產業園區建設經驗。
今年8月,在中國稻米產業發展研討會暨北大荒稻米節上,北大荒米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徐耀輝表示:我們未來發展定位為充分發揮基地的“品牌農業”優勢和加工產能優勢為,以優化體制、機制,培育強勢品牌,創新商業模式“三輪齊動”為保障,打造以稻米產業為核心的中國健康廚房主食供應商。塑造安全,構筑品牌農業核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
從“無公害”到“綠色”再到“有機”,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的健康”,消費者對大米品質的需求不斷提升。
稻米加工企業,如何適應最新市場消費需求?
北大荒米業從源頭把控,在黑龍江省已建立標準化加工園區35個,今年,前進、八五九、二九O等稻米加工園區整體推進,總體規模超過700萬噸,水稻輻射面積達到2000萬畝。 “我們要求每一個制米廠在原料收購、收儲期間,每一批水稻進場時都要有開具進廠發票,標明交糧的人及身份證號和住址信息,一旦質量出現問題,就能查到它的來源和去向,便于及時追溯檢測并召回。”北大荒米業集團總經理助理劉軍表示。
嚴格的準入機制和檢測手段,形成了有效的源頭監管,構成了北大荒米業食品質量安全的雙重保障。除了對稻谷驗收、清理、碾米等5個關鍵點進行把控外,還進行ISO9001、ISO14001、ISO22000國際質量、環境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管理。
如果說食品安全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那么糧食安全則是企業的光榮使命。2004年11月8日,北大荒米業與上海市糧食局合作開行的首發“金秋專列”,標志著黑龍江省與上海市開始建立了產銷對接合作關系。6年過去了,北大荒米業已成為南方銷區和各省市政府和收儲企業的首選供貨商,每年向南方銷區重點城市發運稻米近百萬噸,推進京津塘、長三角區、珠三角地區的“米袋子”、“餐桌子”建設。
放眼全國,北大荒大米產品質量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北大荒牌大米也因此獲得“中國名牌產品”、“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等殊榮,北大荒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科技支撐,品牌農業活力迸發科技的神奇,難以估量。當農業與科技聯姻,品牌農業活力迸發。
以水稻為例,科技讓它價值倍增。今天的北大荒,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6%,科技貢獻率達70%,農業現代化水平已經躋身世界前列。
一粒稻米的低碳循環經濟是在這里得到體現:水稻經過剝殼處理后,稻殼實現了生物質發電;稻殼還被用作水稻的烘干原料節省燃煤,減排的二氧化碳作CDM減排交易;燃燒后的稻殼灰經研發,變成白碳黑和天然助濾劑活性炭;從米糠中提煉出米糠油、甾醇、谷維素、米糠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脫殼后的大米則成為品牌米進入消費市場。
還有更神奇的:在北大荒米業集團,一種可用于生產米糠蛋白的優質原料——低溫脫脂米糠在這里誕生。專家認為,這標志著我國在食用蛋白加工領域已躍居世界領先水平。低溫脫脂米糠的問世,使米糠蛋白的批量生產成為現實,年產值將超過1億元。北大荒希杰哈爾濱米糠蛋白廠已建成投產,生產的非轉基因、低過敏性的優質米糠蛋白,供應韓國、日本、歐美市場。
資料顯示:用稻殼烘干每噸水稻可節約24.5公斤的標準煤。總投資2340萬元的北大荒米業稻殼替代燃煤供熱項目,不但通過了國家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審核理事會審批可實現碳交易,而且還發揮出了顯著的節能效益,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5萬噸且節約燃煤8萬噸。追蹤國內外先進生產新工藝,衛星和友誼米糠油廠在2010年全年出口米糠毛油5000噸,出口創匯達500萬美元。于2010年建設的二九O稻米精深加工項目中,兩臺25噸燃燒稻殼的蒸汽鍋爐,解決了農場居民40萬平米的供暖問題……依托高新技術,主推一代、研發一代產品的格局正在形成。品牌農業崛起中國米王。作為共和國的中華大糧倉,北大荒米業一肩擔起糧食保障的重任,一肩承載基地農戶走向富裕的夢想,在稻米產業市場化、資本化、國際化的道路上奮力向前。
來源: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記者 劉曉波)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