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很多大學生都想趁機找個兼職,積累社會閱歷、掙點生活費,積極向上值得提倡。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瞄準大學生求職心切心理的不法分子,打著“介紹工作”的廣告,向學生收取不菲的介紹費,然后就人去樓空。有關人士呼吁政府相關部門要嚴加監管,同時大學生們要擦亮眼睛,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暑期兼職頻頻遭“黑”
近日,武漢數十名大學生被“黑中介”以介紹工作為名,騙取中介費,結果卻流落深圳街頭、食宿無著。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張同學說,臨近暑假時,校園里出現不少鼎信公司發布的兼職廣告,稱可以幫助學生聯系深圳某大型公司的暑期工。他聯系對方后交了450元中介費,并簽了協議書,準備南下。
出發當天,來自武漢、黃石等地十余所高校的大學生,總計50多人,在中介公司兩名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坐車前往深圳。但是到了深圳以后,小張他們發現不僅沒有進入公司,而且食宿費用都要自理,后來連2名工作人員都聯系不上了。無奈之下,同學們報了警,在深圳警方的介入下,才順利返回武漢。
暑假是大學生兼職高峰期,小張的遭遇不是個例。大學生小李近日到武漢市光谷經濟開發區東谷銀座1502“湖北華美食品有限公司”應聘,對方收取了200元押金之后,讓小李回去等電話,結果一直沒有等到電話,再打電話時,之前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小李打電話到湖北華美食品有限公司仙桃廠家時,對方說今年的暑期招工早就停止了。經過調查,原來東谷銀座1502是“武漢鼎福商務信息有限公司”。意識到上當受騙,小李也無計可施,只能自認倒霉,“200元買個教訓吧?!?/p>
記者在百度搜索“暑期兼職”,有400多萬個相關詞條,其中不少是由中介公司介紹的。一些大學生告訴記者,由于自身對市場信息不了解,所以想兼職的愿望只能寄希望于中介公司,而大多數中介公司都要收取中介費。
“黑中介”常見騙術
收取中介費是當前中介公司普遍做法,但是“黑中介”往往只收費、不辦事。有網友在網上曬出黑中介名單、列出“黑中介”行騙伎倆,給學生們提供警示。
“收錢后人就消失”。小李的遭遇就是這種類型,這種類型多見于一些論壇帖子、高校校園里海報墻貼的小廣告等。小李總結說,這樣的廣告類型不需要什么成本,騙到一個是一個。
“收錢后不兌現承諾”。一些學生交錢給中介公司之前,公司承諾可以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但是交錢之后,左等右等都沒有工作,最后往往是到小公司、小商鋪甚至偏遠的加工廠里做體力活。記者在一家叫“及時網”的中介機構采訪時,大學生小黃正與“及時網”理論。他告訴記者,交中介費后應征哈根達斯的促銷員,結果被安排到賣場發傳單,而當他拿著和中介公司所簽的合約到達賣場后,主管告訴他,“人已經招滿了”,最后她不得不來找中介理論。
“不提供工作、一直找借口收錢”。這種類型被網友認為是“最惡劣”,完全利用了學生們缺乏社會經驗和求職心切。有學生告訴記者,很多人都抱著僥幸心理,為了掙回之前交的錢,中介公司找的各種理由收錢,他們也乖乖交錢,最后的結果,要么是中介公司跑了,要么是各種理由搪塞后提供一個非常差的兼職崗位。
黑心中介以騙取中介費為目的,他們只管掏學生的錢包,卻不擔保給他們找到工作。記者調查發現,為了收取中介費,黑心中介拿出多個用人單位信息先把學生誘惑住,然后炮制出信息服務費、體檢費和交通費等各種名目騙取學生金錢。
工商部門表示,這些中介公司大多是一些社會閑散人利用暑期學生兼職心理,大肆行騙,他們沒有任何手續和資質,而且行騙手段也非常拙劣,大多流動“作案”,由于金額小、受害人非常分散、不易取證。即使執法人員發現了這些騙子組織也只能教育和勒令退款。
防黑:加強監管 擦亮雙眼
記者到“及時網”采訪時了解到,這家中介機構規定只有繳納了“會費”,成了會員之后,才能得到兼職推薦信,也就是交了錢才有兼職信息。這樣的規定大學生們要么就范,要么“扭頭走人”,但是很多學生都表示,找兼職很難,沒有中介的牽線搭橋,兼職愿望只是泡影。
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找兼職主要是通過網絡獲取信息,比如趕集網、58同城等信息發布平臺。但如何防范兼職騙局、如何保護自己勞動權益,大部分學生卻并不清楚。在眾多中介和兼職介紹機構面前,大學生如何才能做好防“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中心主任、武漢市社會學會副會長趙振宇教授認為,大學生暑期通過中介找兼職上當受騙是一個雙向的問題。一方面求職中介有它存在的價值,信譽良好的中介是溝通學生與企業的橋梁。暑假期間,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嚴加監管,清除“黑中介”;另一方面,大學生應該理性評估自身能力,擦亮自己的雙眼。只有做到小心謹慎,充分準備才能沉著應對可能出現的誘惑與騙局。
部分高校學生管理人士還表示,“黑中介”之所以屢屢得逞,根源在于暑期兼職崗位供求失衡,兼職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在這方面,高??梢杂兴鳛?校內的相關組織比如學工部、團委、學生會、院系黨團組織等可以通過官方渠道與一些企業建立學生兼職基地,解決企業季節性用工問題,同時也為學生積累實踐經驗,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
法律人士也提醒廣大兼職心切的大學生,找兼職要做到“一二三”。一要有明確“目標”,根據自身特長來確定兼職單位;二要“提前”聯系企業和“直接”聯系企業;三要找正規中介,查閱相關法律法規,保管好各種收據字據以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