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江蘇省人民醫院正式宣布,江蘇省首例單基因疾病PGD病例宣告成功,標志著該院臨床生殖醫學中心PGD技術處于國內領先行列。
“胚胎移植前基因診斷”PGD技術的應用,避免將高遺傳風險的基因遺傳給后代。這項醫學技術新進步似乎把人類向按照自身意愿“訂做”嬰兒的時代推進了一步。它不僅證明我省醫學技術達到國際領先的新階段、對促進優生優育提供了新的技術可能,同時,作為一項與生命相關的技術,也引發醫學、倫理學界新的爭論。
突破:篩選受精卵子,剔除致病基因
張蘭和王剛(均為化名)這對夫婦來自安徽農村。2009年起,他們3歲的兒子反復癲癇發作,繼而逐漸出現行走困難、反應遲鈍等癥狀。通過酶學活性檢測和基因檢測后,患兒被診斷為患有“2型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癥(CNL-2)”遺傳性疾病。他們此前生育的第一個孩子也有類似癥狀,未獲明確診斷,6歲時就夭折了。
2011年3月,多處求醫未果之后,這對夫婦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生為之進行了詳盡的遺傳咨詢和風險評估,夫婦倆充分知情后同意選擇PGD助孕治療。
何謂PGD(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該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嘉茵向記者解釋,就是在人工授精的胚胎還沒有植入子宮之前,對胚胎進行檢查和篩選。通常的過程是:女方卵子取出后與男方精子在試管內結合,至受精卵發育至4-10細胞胚胎時,用顯微操作技術(類似于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取出1-2個卵裂球,進行染色體或基因鑒定,選擇不帶致病基因的正常胚胎植入女方子宮。
記者昨天了解到,這對夫婦基因里所含的CNL-2是一種遺傳性進行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在新生嬰兒中發病率約為1.3-7:100000,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治療手段,此前國際上也未見CNL-2疾病PGD成功病例報道。
“仿佛在30層樓的大廈里挑選出合格的磚塊,剔除不合格的磚塊。”該院生殖醫學中心成員沈鑒東披露了這次PGD助孕的具體過程:今年2月,醫務人員選擇一枚基因型正常的胚胎植入張蘭子宮,兩周后抽血化驗提示成功懷孕,6月孕18周時抽取羊水進行基因檢測,進一步確診胎兒與先前患兒的基因型不同,提示為正常健康胎兒。
影響:“設計”健康嬰兒,促進優生優育
“對有高遺傳疾病基因的夫婦來說,這是極大的福音。”劉嘉茵主任說,傳統的產前診斷技術包括羊水穿刺和絨毛取樣(CVS),若胎兒被診斷為異常,則夫婦需要決定是否終止妊娠、做人工流產;而使用PGD技術可以在早期胚胎中篩選出無遺傳缺陷的胚胎進行植入,不需要等到懷孕后進行,相比之下具有獨特的優越性。
劉嘉茵說,PGD技術成熟后,有助于篩選許多晚發疾病的基因,如血友病、囊性纖維化、老年癡呆癥等,還有可能消除由基因突變造成的遺傳性乳癌。當夫婦一方或雙方攜帶某些遺傳疾病基因時,這項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誕生不健康孩子的幾率。
最新數據表明,因為受環境因素影響和育齡夫婦健康知識限制,目前全國新生兒出生缺陷率平均為4-6%,意味著每年約有80萬-120萬缺陷兒出生,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記者從省衛生廳了解到,我省新生兒出生缺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為1.5%左右,每年有數千缺陷兒降生。專家認為,這項技術有望為優生提供技術支持。
選擇移植健康胚胎,PGD因而被稱為“訂做健康嬰兒”,這項技術將把人類的優生優育提高到空前的水平。目前全世界共有30多個輔助生殖機構提供該服務,2000多個健康嬰兒通過該技術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