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一個“全國交通安全日”。當天上午,省公安廳、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司法廳等單位和部門在南京大行宮廣場,聯合啟動省暨南京市“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活動。
省公安交巡警總隊李文武總隊長說,當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大危險是公眾交通法制意識、安全意識和公德意識的缺失。今后一段時期,我省將加快實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工程,持續集中整治“三超一疲勞”、酒后駕駛和高速公路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等專項行動,最大限度減少安全隱患。
12月上旬,我省將聯合開展以“遵守交通信號、安全文明出行”為主題的“全國交通安全日”系列主題活動,包括公開曝光交通陋習,公布監控的闖紅燈等引發的交通事故;通過全省交巡警微博發布網友們的“隨手拍文明交通行為”;鼓勵網友微博舉報酒駕、闖紅燈、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宣傳交通安全文化,倡導文明駕駛禮儀。(通訊員 蘇交軒 實習生 海威 記者 于英杰)
“中國式過馬路”
行人:“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挺傻的”
“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近日,一位網友發布的“中國式過馬路”微博顯現了中國各大城市行人過馬路的不文明行為。昨天是首個“全國交通安全日”,新華社記者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的繁忙路段對行人交通狀況進行實地目擊。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在闖紅燈過馬路的行人,基本都表示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定。
“車走著肯定是不能過,沒車時候就可以過了,就算是紅燈但也沒影響交通啊。”在采訪中,大部分行人對于闖紅燈行為做這樣的解釋。攜女兒一起過馬路的廣州市民許海芬抱怨說,交通信號燈設置不合理,轉向車很少就不要設置那么長的時間,如果附近就這一條斑馬線,又沒有天橋,過馬路的人這么多,肯定沒人愿意等。
還有一些行人表示會隨大流,看著別人過自己也就過去了,一位市民的話很有代表性:“如果大家都闖紅燈走了就剩我一個人還站著,那感覺挺傻的,尤其是在路上沒有車的時候感覺就更另類了,后來也就不管了,別人走也跟著走了。”
記者同時發現也有行人嚴格堅持交通規則。“闖紅燈跟等綠燈差不了幾秒鐘,但是守規矩讓我感覺踏實。”在北京街頭,一位姓周的年輕人表示,以前也闖過紅燈過馬路,但當時就覺得別人都在看自己,好像自己做了一件什么壞事一樣,那種感覺很不舒服。
專家:不少人看起來更像是“騎著汽車”
專家表示,造成目前“中國式過馬路”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對于交通文明的宣傳和教育還不到位,還不夠深入人心,落到實處。二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還有提高的空間,例如一些路口的紅綠燈的時間設置不合理。三是對于違章行為的管理和查處力度不夠,有關懲罰規定在實際中沒有落實到位,“法不責眾”使這些規定形同虛設。
公安部交管局的統計顯示,近年來,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違法導致,其中超過兩成的違法行為是闖紅燈、不按車道通行、違反禁令標志等“小節”。
“小節致命”觸目驚心:1至10月份,全國因闖紅燈肇事造成死亡798人;因違反道路標志線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機動車未禮讓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違法占用應急車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闖燈”、86人死于“越線”、1.4人死于“不讓”、0.5人死于“強占”。
“我國從自行車王國向汽車王國驟然轉變,雖然技能轉變過來了,但汽車觀念和文化卻沒有建立。”長期研究交通安全的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劉攀教授認為,細節致命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安全意識的人們對交通規則的群體性漠視,這讓中國人看起來更像在“騎著汽車”。清華大學法學院余凌云教授指出,交通安全的魔鬼都在細節中,看起來是小事,又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常懷畏懼、遵守規則,交通安全就能成為每個人的護身符,繼續漠視只會讓人人都成為“馬路殺手”。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