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廣核介紹,核電作為一種安全、經濟、高效的清潔能源,與火電、水電并稱國際電力的三大支柱,我國核電起步雖晚,但具有后發優勢。無論是引進消化吸收還是自主設計,無論是建造還是運行,都充分汲取了國際先進經驗。在核安全監管上,我國政府采取了國際先進的工作模式,采用了國際原子能機構推薦的標準,核電總體安全水平和運行業績較好。據了解,2011年中廣核在運機組運行業績繼續保持國際先進水平,與世界核營運者協會(WANO)9項關鍵業績指標比對,5臺機組共有28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中,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9項全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連續兩年安全系統性能同時達世界先進水平。當日,臺山市華僑中學的110多名高中師生與臺山核電做了一次親密接觸。剛剛完成2號機組穹頂吊裝的臺山核電站,兩臺采用EPR三代核電技術的機組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核電站的三道安全屏障”、“壓水堆”、“反應堆壓力容器”等核電專業術語引起了師生們的強烈興趣,青年學子還就“未來我也能成為‘黃金人’嗎?”進行了熱烈討論。據中廣核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公眾對核電站生產運行情況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近年來,該集團制定了《核電站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度》。
大亞灣、臺山、陽江、紅沿河、寧德、防城港核電站分別制定了《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程序》。科學、規范、有序開展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通報,定期通過公司門戶網站對外公布的核電站安全運行狀況、運行性能指標、周圍環境輻射監測數據。定期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主動對外通報非應急運行事件及與核安全密切相關的生產運營活動情況。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吳店村科普宣傳員劉世久是180多名參觀紅沿河核電的一員。望著即將投入商運的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這位樸實的農村科普人員告訴記者:“聽了核電科普講座,參觀了核電站,對核電站安全踏踏實實放心了。我向核電站工作人員要了科普小手冊,回去就跟我們村鄉親好好講一講,讓大伙都放心。” 據測算,規劃建設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紅沿河核電站全面建成后,年上網電量約450千瓦時,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消耗原煤約1530萬噸,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約4446萬噸,二氧化硫約23萬噸,氮氧化物約18萬噸,煤灰約180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了近30萬公頃的森林。同日,寧德核電基地聯合當地媒體《寧德晚報》邀請40多名小記者走進核電。
小記者們在參觀途中邊走、邊問,把核電技術專家給予詳細解釋都仔細的記錄下來。一名小記者自信地說,回家后要寫這一路參觀核電的感想,如果被《寧德晚報》采用并刊登了,就一定會告訴在核電工作的叔叔們。由防城港市高級中學的學生記者、校廣播電臺和社團成員組成的近100名團員,也在今天一大早就來到防城港核電建設現場。在核電觀景平臺,核電專家一一回應學生記者感興趣的提問和采訪。小靚妹和小帥哥們紛紛在核電科普展廳、觀景平臺合影留念。一位同學興奮地說:“以前只在課本上了解核電,今天見到了真正的核電,根本沒有傳說中的可怕。” 據悉,我國大陸目前已投入運行機組15臺,到目前為止未發生過國際核事件與事故INES分級二級以上的事件,更未發生過對人員和環境造成污染和傷害的事件。(記者 陳虹)實習編輯 唐桑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