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融和科技支持中小微企業,首先必須發展實體經濟,在中國90%以上的中小微企業都是搞實體經濟的,沒有實體經濟的載體,中小微企業很難得到發展。博鰲亞洲論壇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龍永圖日前在“第六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科技國際融資洽談會”(以下簡稱“融洽會”)上表示。
第六屆融洽會于6月10至12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促進科技金融結合,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
“金融體系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面向中小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在融洽會主題論壇上強調。
虛擬經濟在過去幾十年飛速發展,其經濟量遠遠超過實體經濟量。黃孟復解釋,“如果把實體經濟逼入絕境,那么金融企業也會遇到很大困難,很多貸款將變成死錢、呆壞賬。”
“從實體經濟角度來看,現在最需要幫助的實體經濟,實際上就是科技型的企業,科技型企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體。”黃孟復說。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主題論壇上也發表了同樣的建議,他說:“科技和金融的結合是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金融和科技是相互依存的,科技的進步,使世界的銀行業包括中國銀行業發生了根本變化。”
“科技金融結合最重要的切入點就是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這些企業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最活躍的生力軍。”馬蔚華說。
統計表明,小微企業的研發人員比也遠遠超出大企業。在擁有知識產權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平均20%的員工從事科研,這要比大企業的3%大得多。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記者 張余)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