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疾病庫
沙眼
2011-09-06 15:27:12      來源:百度百科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體(chlamydia)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變過程早期結膜有浸潤如乳頭、濾泡增生,同時發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以致眼瞼內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損害,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造成失明。

簡介

沙眼的英文詞trachoma來源于希臘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解放前沙眼在我國是致 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在黨和政府關懷下,對沙眼開展了廣泛的防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現在沙眼的發病率已大為降低。從北京順義縣及上海、云南、陜西等地進行的盲與低視力流行病學抽樣調查(1988)結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區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由白內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云南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云南全省18萬雙眼盲患者中,白內障占第1位,約8萬人;沙眼及其合并癥占第2位,約3萬人。所以,沙眼在我國致盲原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視。此外,本病在亞非地區不少發展中國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臨床診斷

典型的沙眼,床上根據瞼結膜有乳頭和濾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及結膜瘢痕的出現,較容易診斷。對早期沙眼的診斷尚有一定困難。有時只能初步診斷為“疑似沙眼”。 沙眼顧名思義是風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實沙眼是由于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結膜和角膜的慢性炎癥性眼病,因患病后瞼結膜粗糙不平形似砂粒故名沙眼。其傳播與患者的衛生習慣、居住環境、營養狀況、醫療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衣原體感染結膜后潛伏期約為5~12天,多發生于兒童及少年時期,患者早期可無不適感覺,僅于體檢時才被發現,病情發展后多數沙眼有流淚、畏光、癢澀感、異物感、燒灼感和干燥感等癥狀,分泌物粘稠、結膜充血顯著、乳頭增生、濾泡形成或瘢痕形成。少數嚴重的沙眼可引起很多嚴重的后遺癥與并發癥,如瞼內翻及倒睫、瞼球粘連、慢性淚囊炎、實質性結膜干燥癥、角膜潰瘍等,此時則出現明顯刺激癥狀,視力也可不同程度地受損。

典型的沙眼在臨床上容易診斷,輕型早期病例則較困難,易與其他結膜病相混淆,因為乳頭濾泡并不是沙眼的特異性改變。1979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決定,沙眼的診斷依據為:

①上穹窿部和上瞼結膜血管模糊充血,乳頭增生或濾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②用放大鏡或裂隙燈角膜顯微鏡檢查可見角膜血管翳。

③上穹窿部和上瞼結膜出現瘢痕。

④結膜刮片找到沙眼包涵體。在第一項的基礎上,兼有其他三項中之一者可以診斷為沙眼。

我國將沙眼分為三期。

第Ⅰ期:進行期即活動期,上穹窿部和上瞼結膜有活動病變(結膜血管模糊、充血,乳頭增生,濾泡形成,有角膜血管翳)

第Ⅱ期:退行期,自瘢痕開始發現至大部變為瘢痕,結膜有活動病變,同時出現瘢痕

第Ⅲ期:完全結瘢期,結膜僅有瘢痕,而無活動病變,無傳染性。

第Ⅰ、Ⅱ期沙眼按病變嚴重程度又分為輕、中、重三級。

輕度者即活動病變占上瞼結膜總面積1/3以下

中度者活動病變占上瞼結膜面積的1/3~2/3 范圍

重度者其活動病變占上瞼結膜2/3以上。

病因學

沙眼的分泌物能傳染此病,早為人們所知。1907年Halberstaedter與Von Prowazek用光學顯微鏡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結膜上皮細胞內發現包涵體,即上皮細胞內有紅藍色原體及深藍色始體顆粒聚集,此包涵體具有基質(matrix),頗似外衣包圍,被誤稱為“衣原蟲(Chlamydozoa)”此后,相繼有不少研究,但一直未分離出病原。1954年我國湯飛凡與張曉樓合作,在檢查治療大量病人的同時,采取病人眼部分泌物給猴眼接種,并同時將沙眼患者的分泌物接種小白鼠腦內試行分離培養,但結果完全陰性。1955年改用雞胚接種,并注意選擇活動性、無并發癥及未經藥物治療的沙眼病例,使用鏈霉素殺滅標本中的細菌,終于在1956年首次分離培養成功。從此在世界上掀起沙眼研究的新熱潮。由于此病原體能通過細菌濾器,寄生在細胞內,并形成包涵體,故當時認為是一種病毒。又認其大小、形態與一般病毒不同,稱之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后經各國學者進一步研究了它的分子生物學及代謝機能等,證明它具有RNA和DNA及一定的酶,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細胞膜及壁并對抗生素敏感等,這些不符合病毒應有的基本性質。而與G細菌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處。1971年Storz和Page提出將這類微生物另立一目,稱衣原體。1974年出版的《Bergey細菌鑒定手冊》接受了這一分類:將其歸入原核細胞界,薄壁菌門,立克次體綱,衣原體目、衣原體科、衣原體屬、衣原體種,包括沙眼包涵體結膜炎衣原體種及鸚鵡熱衣原體種。1989年出版的該手冊第10版中,又新加入肺炎衣原體種。沙眼包涵體性結膜炎衣原體種再分為沙眼、淋巴肉芽腫及鼠肺炎三個生物變種。其中沙眼生物變種從抗株性上又分為A、B、Ba、C、D、E、F、G、H、I、J、K等12個免疫型,淋巴肉芽腫生物變種可分為L1、L2及L3等3個免疫型。 一般來說,地方流行性致盲沙眼大多由A、B、Ba及C型所致,有些作用稱這幾型大多由流行性沙眼衣原體組;而D~K型主要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宮頸炎、附睪炎等,以及包涵體性結膜炎,故稱眼-生殖泌尿組衣原體。1966年我國的王克乾、張曉樓等采用小鼠毒素保護試驗,將我國不同地區10年間分離的46種沙眼衣原體分成Ⅰ、Ⅱ兩種免疫型,Ⅰ型以TE-55樣為代表,Ⅱ型以TE-106樣為代表,兩型比例為2∶1。但Ⅰ、Ⅱ兩型和上述15種沙眼衣原體免疫型的對應關系一直不能肯定。張力、張曉樓等(1990)用微量免疫熒光試驗(Micro immunofluorescence Test)對中國華北沙眼流行區沙眼衣原體免疫型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我國華北地區沙眼流行以B型為主,C型次之。

沙眼衣原體可感染人的結膜、角膜上皮細胞。在其生活周期中有兩個生物相:原體(elementary body)是感染相,大小約0.3μm,具有細胞壁,可存活于細胞外;始體(initial body)亦稱網狀體(reticulate body)是繁殖相,體積較大,約0.8μm,無感染性。原體侵入宿主細胞后,在胞漿內發育轉變為始體,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體。胞漿內充滿后則破裂釋放出原體,游離的原體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細胞,開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約為48小時。

沙眼原發感染,愈后可不留瘢痕。但在流行地區,衛生條件差,常有重復感染。原發感染已使結膜組織對沙眼衣原體致敏,再遇沙眼衣原體時,則引起遲發超敏反應。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發作,可能就是重復感染的表現。多次的反復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甚至瞼板肥厚變形,引起瞼內翻倒睫,加重角膜的混濁,損害視力,甚至失明。除重復感染外,合并其他細菌性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病理

沙眼衣原體僅侵入瞼結膜及穹隆結膜上皮細胞,但引起的病理變化則達深部組織。首先表層上皮細胞表現變性脫落,而深層者則增生,隨著病程發展,上皮細胞增生很快,使上皮層不再平滑,而形成乳頭。乳頭的實質里有擴張的微血管、淋巴管與淋巴細胞。于此同時結膜上皮下組織即發生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同時有限局性聚集,形成濾泡。濾泡中央部有很多淋巴母細胞、巨噬細胞及網織細胞,其周圍則為大量的小淋巴細胞。承受病程的進展,濾泡發生變性及壞死,繼而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瘢痕。瞼板亦有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而致肥厚,嚴重者結締組織增生,使之變形。角膜血管翳皆自上方角膜緣開始,角膜微血管擴張并向角膜中央部分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初位于淺層,繼則向角膜下方及深層發展。初呈垂簾狀,嚴重者可侵及全部角膜。

臨床表現

潛伏期約為5~12日。通常侵犯雙眼。多發生于兒童少年時期。

癥狀

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 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癥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于此時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區,常有重復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癥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后遺癥,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干燥等,癥狀更為明顯,并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體征

⑴急性沙眼: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癥狀,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面濾泡,合并有彌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周后急性炎癥消退,轉為慢性期。

⑵慢性沙眼:可因反復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彌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污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圖1),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于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并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pannus crassus)。

在慢性病程中,結膜的病變逐漸為結締組織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現在上瞼結膜的瞼板下溝處,呈水平白色條紋,以后逐漸呈網狀,待活動性病變完全消退,病變結膜全部成為白色平滑的瘢痕(圖2)。

沙眼的病程和預后,因感染輕重與是否反復感染有所不同。輕者或無反復感染者,數月可愈,結膜遺留薄瘢或無明顯瘢痕。反復感染的重癥病人,病程可纏綿數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種中,可由其他細菌感染和重復感染時則常呈急性發作。最后廣泛結瘢不再具有傳染性,但有嚴重的并發癥和后遺癥,常使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為了防治沙眼和調查研究的需要,對沙眼有很多臨床分期的方法。我國1979年全國第二屆眼科學術會討論時,重新制定了沙眼的分期:

Ⅰ期——進行期:即活動期,乳頭和濾泡同時并存,上穹隆結膜組織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自瘢痕開始出現至大部變為瘢痕。僅殘留少許活動性病變為止。

Ⅲ期——完全結瘢期:活動性病變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無傳染性。

同時還制定了分級的標準:根據活動性病變(乳頭和濾泡)占上瞼結膜總面積的多少,分為輕(+)、中(++)、重(+++)二級。占1/3面積以下者為(+),占1/3~2/3者為(++),占2/3以上者為(+++)。

并確定了角膜血管翳的分級法:將角膜分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內者為(+),達到1/4~1/2者為(++),達到1/3~3/4者為(+++),超過3/4者為(++++)(圖3)。

圖3 角膜血管翳 1.正常血管不侵入透明角膜2.血管翳(+)

3.血管翳(++)4.血管翳(+++) 5.血管翳(++++)

國際上較為通用者為MacCallan分期法:

Ⅰ期——浸潤初期:瞼結膜與穹隆結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濾泡與早期角膜血管翳。

Ⅱ期——活動期:有明顯的活動性病變,即乳頭、濾泡與角膜血管翳。

Ⅲ期——瘢痕前期:同我國第Ⅱ期。

Ⅳ期——完全結瘢期:同我國第Ⅲ期。

鑒別診斷

1.結膜濾泡癥(conjunctival folliculosis)常見于兒童,皆為雙側,無自覺癥狀。濾泡多見于下穹隆部與下瞼結膜。濾泡較小,大小均勻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濾泡之間的結膜正常,不充血,無角膜血管翳,無瘢痕發生。沙眼的濾泡多見于上穹隆部與上瞼結膜,混濁不清、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齊,并有結膜充血和肥厚等癥狀。

2.慢性濾泡性結膜炎(chronic 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常見于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皆為側,顆粒桿菌(B.granulosis)可能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適感。濾泡多見于下穹隆與下瞼結膜,大小均勻,排列整齊;結膜雖充血,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無瘢痕形成;無角膜血管翳。

3.春季結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此病有季節性,主要癥狀為刺癢。瞼結膜上的乳頭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無病變,易于鑒別。分泌物涂片中可見嗜酸細胞增多。

4.包涵體結膜炎(inclusion conjunctivitis)成年人與新生兒包涵體性結膜炎在結膜刮片中皆可見包涵體,其形態與沙眼包涵體相同,難以分別。但包涵體性結膜炎皆以急性開始,濾泡皆以下穹隆部與下瞼結膜為著,無角膜血管翳,數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可與沙眼鑒別。

沙眼應該做哪些檢查

病原學檢測

(1)涂片檢測衣原體包涵體:近年有報告用Papanicolaon染色法檢測沙眼衣原體包涵體,敏感性83%,方法簡便,是最常用的篩選方法,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篩選。

(2)細胞培養法:認為是檢測沙眼衣原體的金標準,但費時,且要求一定的設備技術條件,難作為臨床常規檢測手段。

分子生物學方法

原位雜交法檢測宮頸或直腸活檢標本中沙眼衣原體DNA。亦可用PCR法檢測,可明顯提高檢測敏感性,且可用于鑒定其種及血清型,可用于診斷、療效判斷及流行病學調研,此方法檢出率高于其他方法(表1)。亦有報告用熱啟動聚合酶鏈反應(hot start PCR,HSPCR),可明顯降低非特異性擴增,減少假陽性反應。

治療措施

一旦發現沙眼應及時治療。治療方法可選局部用藥,常用眼藥水有0.05%~0.1%利福平、10%~30%磺胺醋酰鈉、0.1%酞丁胺等,每日3~4次,晚上用眼膏1次,如0.5%四環素眼膏、0.5%金霉素眼膏等。全身用藥因用藥時間長和藥量過大,易發生副作用,故很少使用。有時也可采用手術療法。重度沙眼濾泡較多者,可用海螵蛸棒磨擦法及壓榨法治療,操作時應注意消毒,磨擦手法不可過重,切不可損傷角膜,病變嚴重而廣泛時,可分期分階段進行磨擦。此法只起輔助作用,仍要配合藥物治療。嚴重的沙眼并發癥,如沙眼性上瞼下垂、瞼內翻倒睫、瞼球粘連等,可以采取手術矯正。角膜血管翳嚴重者可考慮施行角膜緣血管電烙術。中醫治療本病,當內外兼施,輕癥可以局部點藥為主,重癥則除點眼藥外,宜配合內治,以疏風清熱,活血通絡為基本治法。 自磺胺及抗生素應用后,沙眼治療上有了顯著進行。實驗研究證明,利福平、四環素、金霉素、土霉素、紅霉素、磺胺及氯霉素等對沙眼衣原體有抑制作用。

局部用藥

0.1%利福平或0.5%金霉素或四環素眼藥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較好。但此類藥物水溶后,數周即逐漸失效,需重新配制。若制成眼藥膏或混懸液可保存較久。10%~30%磺胺醋酰鈉和0.25%~0.5%氯霉素眼藥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藥一般需持續用藥1~3個月。亦可行間歇療法即用藥3~5日后,停藥2~4周,再行用藥,效果亦佳,易于堅持,對于大部分結瘢而仍有殘余乳頭增生“小島”者,可以硫酸銅筆腐蝕,促進結瘢。

全身治療

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藥物外,成人可口服磺胺制劑等。連續服用7~10天為一療程,停藥1周,可再服用。需2~4個療程,應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手術治療

乳頭增生嚴重的,可行藥物摩擦,以棉簽或海螵蛸棒蘸蛸棒蘸磺胺或四環素,摩擦瞼結膜及穹隆結膜。濾泡多者行壓榨術,局麻下以輪狀鑷子擠破濾泡,排出其內容,同時合并藥物治療,促進痊愈。對消眼的后遺癥如少數倒睫可行電解術,瞼內翻倒睫者,需作手術矯正。

沙眼中藥方劑

【辨證】濕熱壅盛。

【治法】散風清脾,祛濕。

【方名】除風清脾飲。

【組成】陳皮10克,連翹10克,防風8克,知母10克,玄明粉(沖服)12克,黃芩10克,玄參10克,黃連10克,荊芥6克,大黃10克,桔梗10克,生地黃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熱點TAG
新聞熱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52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網站地圖                  
國際 要聞 深度 亞太 北美 中東 拉美 中外關系 國際組織 海外看中國
評論 本網視點 國際時評 中國觀察 財經評論 網友熱議 影視書評 聲音 漫畫 外交講壇
財經 國際財經 中國經濟 分析評論 股市基金 房產動態 經濟數據 消費旅游 理財保險 資訊搶鮮報
博覽 奇聞奇觀 科學探索 歷史揭秘 勁爆丑聞 名人軼事 精彩熱圖 幽默 本周推薦  
音畫 環球瞭望 社會百態 娛樂時尚 圖吧博客 論壇精選 軍事天地 時事熱點 圖片專題  
軍事 軍事廣角 即時消息 裝備圖集 中國國防 國際防務 軍事評論 專欄    
  臺海風情 臺海熱點 臺灣旅游 臺海局勢 走進臺灣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卡一卡二卡三| 在线免费观看一级毛片| 自拍另类综合欧美小说| 91综合久久婷婷久久|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fuqer2018|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校园激情综合网| 欧美日韩亚洲区久久综合| 最近中文字幕2019| 护士好爽好深好多水| 日本www在线播放| 女人l8毛片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麻豆|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免费观看呢日本天堂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动视频 |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中文字幕欧美亚洲| 中日韩欧美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R级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韩国免费播放一级毛片| 爱福利极品盛宴| 欧美色图一区二区| 日本人在线看片| 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