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美聯社和艾普索斯民調公司5月6日聯合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七成美國人已經感到油價上漲帶來的壓力,其中不乏中產階級和高收入人群。
調查顯示,認為汽油價格上漲將帶來財政問題的人數已經從一年前的51%上升到70%,其中的變化在年收入超過5萬美元的人群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民調顯示,年收入在5萬到7.5萬美元之間的受訪者中有六成認為汽油價格上漲帶來了困難;而10年前,只有四成的人這樣認為。
普通無鉛汽油價格在5月1日一度達到每加侖3.05美元的歷史最高價。根據美國汽車協會公布的數據,一年多以前,平均每加侖汽油只為2美元。大部分受訪者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合理價格。
2/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減少了駕駛、使用供暖和空調系統的時間。1/2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取消了一部分度假計劃。這也印證了艾普索斯公司上周進行的消費者信心調查。該調查顯示,美國民眾的消費信心跌至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點。
汽車行業觀察家埃里克·默克爾指出,在未來6到9個月的時間里,油價將會上漲到每加侖4美元,這對多功能車和小貨車的銷量將產生巨大影響。
關于油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世界能源市場的一些分析文章認為,中國應該對過去兩年里的油價飛漲負全責。但英國石油集團首席執行官約翰·布朗勛爵撰文指出,事實并非如此。2005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僅為300萬桶/日,而歐洲的進口量是900萬桶/日,美國1300萬桶/日。整個世界的需求量都在增長,中國過去5年石油消耗的增長僅占世界總增長量的1/3多一點。
布朗勛爵認為,油價上升的真正原因是全球石油系統中的剩余生產能力變得有限,以往的剩余產能約為每天300萬桶,而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減少到了每天100多萬桶。而且,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數據,在2015年以前,全球每天需求的石油有70%要通過國際貿易來供應。而世界石油日出口量的近80%來自于三個主要的石油出口地區,即西非、俄羅斯,以及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為代表的波斯灣國家。(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