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是媽媽最寵的孩子怎樣才能得到好處
多子女的家庭類似充滿明爭暗斗的宮廷。在這樣的家庭里,最需要小心在意的問題也許就是爭寵。
即使很少會承認自己偏心,父母也常會因為寵愛某個孩子感到慚愧。如果偏心確實存在,或許并不是父母的錯。
家庭是一個資源有限的地方。父母不由自主地注意到看起來最值得投資的孩子。雖然父母還會經常把家庭的大量財富和精力投入到照顧殘疾孩子的過程中,可是為人父母者總是容易關心漂亮和有天分的孩子。
孩子們當然會察覺到父母偏心。一開始,他們好像很能適應父母的區別對待,常常會把父母的偏心轉化成所有孩子都能享受的好處。“他們會和另外一個說:‘為什么你不去問媽媽我們能不能去商場?因為她從來不會對你說不,’”社會學家康喬說。然而此后,不受到父母偏心的孩子可能要付出代價?!八麄兺@得更加沮喪,自尊心方面的問題也更多,”康喬說,“他們會感到自己沒有價值,他們努力要知道為什么。”
成年的你是不是自以為早已擺脫了這種困境?在工作場所,雇員們本能地知道哪個倒霉蛋會被老板責備,這不是巧合。當一個同事得到老板的鼓掌,你會感覺受到傷害、心生妒忌,這也不是巧合。這種早已有過的感覺當初教會你,最聰明的辦法不是去向老板爭取支持,而是和老板的紅人建立伙伴關系,使你自己也能從現在的形勢中獲利。這個主意絕不是你現在剛剛知道的。
3 兄弟姐妹怎樣擁有不同習慣
兄弟姐妹之間互相模仿已經不是秘密。弟妹模仿大孩子們的本事,大孩子也會急著嘗試新鮮玩意,因為他們不想落在弟妹的后面。更復雜和重要的是,孩子們在某些環境下不再互相模仿,反而想要表現出不同。心理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為去認同化。
去認同化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性格,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得多的功能:讓兄弟姐妹遠離高風險行為。總的來看,孩子們會把壞習慣傳給另一個。大孩子酗酒,弟妹們酗酒的可能性會增加一倍;如果大孩子抽煙,弟妹們抽煙的可能性就翻四番。
有的孩子打破了這個規律,其中的原因卻很驚人。研究發現,那些不學壞的弟妹并不是因為理智,可能只是因為不想和大孩子做一樣的事情。
3年前,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瑟夫·羅杰斯發表了一項針對9500多名青年煙民的研究。他發現,雖然哥哥姐姐會經常向弟妹介紹抽煙,但是年齡越接近,弟妹抵制抽煙的可能性越大。很明顯,從小到大在一起已經讓他們太相似。對弟弟來說,要和哥哥不一樣,最顯而易見的方法就是觀察哥哥,當發現哥哥有抽煙的習慣,那么弟弟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