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箏發電站

風箏上的傳感器確保風箏不會被刮走
環球在線消息:據《連線》雜志10月11日報道,意大利科學家對一種新型風力發電裝置寄予厚望,它看上去就像院子中不起眼的晾衣服架子。盡管外形乏善可陳,但風箏風力發電機(簡稱KiteGen)的發電量卻有可能同核電站相媲美。
業余愛好激發設計靈感
風箏風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很簡單:風箏在風力作用下,帶動固定在地面的旋轉木馬式轉盤,轉盤在磁場中旋轉從而產生電能。轉盤上會放開一對高阻電纜,來控制每個風箏的方向和角度。用于發電的風箏并非是我們在公園常見的那種類型,而是類似于風箏牽引沖浪的類型——重量輕、抵抗力超強、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
這一裝置的核心原理是通過風箏的旋轉運動,激活產生電流的大型交流發電機。風箏自動駕駛儀的控制系統會把飛行模式進行最優化處理,使風箏在不分晝夜飛行時所產生的電流達到最大化。假設受到迎面而來的直升機、小型飛機以及鳥類的干擾時,雷達系統能夠在幾秒鐘內重新調整風箏航行方向。
支持者稱,這種旋轉木馬發動機的其它組件加起來的成本也只有36萬歐元,而且只需要很小的空間。據他們估計,即便是直徑只有320英尺(100米)的風箏風力發電機,也可以產生5億瓦的能量。據估計,風箏風力發電機每兆瓦時能產生10億瓦的電力,而每兆瓦時的成本僅有1.5歐元。相比歐洲國家每兆瓦時發電成本43歐元而言,風箏風力發電機的成本是后者的近三十分之一。
意大利都靈附近的“巨杉自動控制”(Sequoia Automation)公司領導實施了這一項目,該公司的核心產業是傳感器設計和工業自動化裝置。公司研發部門負責人馬西莫·伊波利托愛好懸掛式滑翔和風箏牽引沖浪等運動,并受此啟發開始琢磨一種特殊的風力發電裝置概念,風箏風力發電機因此誕生。
可能將帶來一場能源革命
在經過六年的艱苦研究和申請了七項專利后,伊波利托領導著一個20人的團隊設計出可發電的巨型旋轉木馬(carousel)。現年48歲的伊波利托說:“它被稱之為一場革命,但我將此看作是新能源未來的一部分。一旦將光電發電、光熱發電及風箏風力發電機有效結合在一起,我們就能盡力滿足日益上升的全球電力消耗的需求。” 該小組預計這一裝置將在未來兩年內投入使用。
伊波利托認為,鑒于其覆蓋區域小卻可產生巨大能量的特點,風箏風力發電機將優于諸如滑翔機發電機和風車等類似項目,成為首選風力發電機。迄今為止,這一項目看上去極富前景。因在風箏風力發電機項目上的出色表現,巨杉自動控制公司于今年初被授予了“2006世界再生能源獎”。
一種稱為MobileGen的小型便攜式風箏風力發電機(由平板載貨車拉拽的一個風箏)在8月份的測試發射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盡管如此,風箏風力發電機的發展前景似乎并不能一帆風順。雖對這一概念表示贊賞,但很多人仍持一種觀望態度。
具有成本低、發電量大的優點
為意大利政府機構ENEA研究再生能源的盧西亞諾·佩拉奇(Luciano Pirazzi)說:“鑒于風箏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量及低成本,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向往的項目。不過,該項目仍存在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目前,它基本上還只是停留在繪圖板上的一個概念而已。其可行性有待于進一步證明。”
人們心中對這種新型發電機的巨大疑問包括,發電機的安放位置以及令人頭痛的空域許可證行政審批手續等問題。根據專家現在的推測,風箏風力發電機有可能會聳立在以前曾是特里諾維切累斯核電站所處區域的上空,而那里早已是禁飛區。
2010年,意大利必須將其再生能源的比例增至總電量的22%,以滿足歐盟再生能源政策目標的要求。風力發電是再生能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自國內外企業的競爭可能將進一步加劇。
都靈公用事業公司AEM也相信風箏風力發電機所具有的巨大價值,這家公司最終同意承擔風箏風力發電的實驗樣機40%的費用,并答應成為巨杉自動控制公司的技術合作伙伴,這是AEM公司首次進行此類項目的投資。AEM公司工程師安德里亞·龐塔說:“當第一眼看到這個設計時,你會忍不住發笑,因為它的樣子實在有些滑稽。不過,隨著對它的了解逐步深入,你會發現,這個想法安全可靠,而且這項技術已經存在。”
(作者:任秋凌 編輯:王晶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