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據俄羅斯有關媒體10月12日報道,美國伊利諾斯州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即將揭開太陽身世之謎,此外,這些天文學家的研究成果還將讓人們重新認識現代恒星形成理論。
據來自伊利諾斯州大學的天文學家萊斯里-魯尼、布萊恩-菲爾茲和約翰-托賓的研究結果顯示,太陽誕生于一個恒星簇,并且還經歷過超新星爆炸事件。這一結論是天文學家們對隕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進行研究后得出的。此外,天文學家們還表示,在整個宇宙空間,太陽的兄弟姐妹可達成百上千個。
美國天文學家們還肯定地說,太陽形成于一個由數百甚至上千個恒星構成的恒星簇。在太陽系形成的數十億年前,距離太陽不遠處有一顆大質量的恒星死亡,在這顆恒星的死亡的同時伴隨有強烈的超新星爆炸,其爆炸痕跡可以在地球上找到。
上述三位天文學家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刊登研究文章稱,他們對古老隕石中的短衰期放射性同位素進行詳細研究后得出了這一結論。也許,他們的這一研究結果將促使其他天文學家們重新認識恒星誕生的現代理論。
科學家們解釋稱,當大質量的恒星死亡時(如超新星爆炸)就會產生短衰期放射性同位素。同時會向宇宙空間噴發出這類放射性物質以及其它氣體和塵埃云,而恒星和行星就是由這些氣體和塵埃云形成的。正是由于經歷了這樣的事件,在我們的太陽系形成之初,放射線性物質微粒也在同時沉積到了飛行的隕石上。后來有一小部分這類含有放射性物質的隕石還落在了地球上,成為目前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
布萊恩-菲爾茲教授解釋稱:“當時,這顆超新星距離太陽非常近,它與太陽的距離比目前宇宙間其它任何恒星都近。而這顆超新星在發生爆炸時正值我們的太陽系處于形成之中。”
萊斯里-魯尼則表示:“我們都知道,銀河系中大多數的恒星都起源于恒星簇。現在我們已經得知,我們的太陽系就誕生在這樣一個恒星簇中,而且還親身經歷過超新星的爆炸事件”。
(作者:久亮 編輯:王晶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