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肖巍(左上)和母親(右)一同觀看比賽。
·中國球友 指出缺點
當肖寒在上海受訓時,他認識了一個26歲和他同名同姓的乒乓球運動員,肖寒的母親于是打趣地管年長的肖寒叫“大寒”。
去年11月,大寒和同伴一起代表國內的一所大學前往美國比賽,因為賽場就在肖寒居住的城市日爾曼敦,所以一行人就住到了肖寒家里。據肖寒的母親描述,看到大寒一伙,兒子顯得格外地開心,他用流利的中文與伙伴們開心地聊著天。
兩個肖寒上一次見面還是去年夏天在上海的一個訓練營里。當時他們既是同伴,也是對手,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在訓練結束時,肖寒覺得自己的技巧已經可以和中國的同齡運動員不相上下了,他甚至告訴朋友他已經很好地了解了中式打法,知道該如何在賽場上對付他們。
然而,大寒卻給肖寒潑了冷水,毫不客氣地指出了肖寒身上的缺點:他反打很有一手,但是卻很容易犯簡單的錯誤;他的正打還有問題;他在接發球上技巧還不嫻熟;他的步法有些混亂,反應不夠快,不能夠早一步洞察對手的先機;身體在接球和發球時沒有完全調動起來等等。大寒說,美國和加拿大的選手經常會犯與肖寒類似的錯誤,他們總想要打好球,但是卻缺乏耐性,也訓練不足。大寒打趣說:“一個中國運動員要想進美國國家隊非常容易,但是一個美國選手卻很難被選入中國國家隊。”
幾天后,大寒在賽場上用實際行動告訴肖寒他所言非虛。從兩人上次見面至今,他們都一直在加強鍛煉,但是大寒的球藝似乎進步飛速,僅僅開場25分鐘,他就幾乎鎖定了勝局,并很快連勝肖寒兩局。肖寒開始顯得有些煩躁和絕望,大寒最終輕松取得了本場比賽的勝利。
比賽結束后,肖寒難過極了,他告訴教練自己打了一場糟糕的比賽,而教練也批評他打得沒有任何章法。此時,肖巍走到了垂頭喪氣的兒子的身旁,輕拍著他的肩膀,安慰說,他并不想給兒子太多的壓力。無論是奧運會還是訓練都取決于肖寒自己的意圖。“如果只是想要尋找快樂,就不必為輸贏而苦惱,如果沒有找到快樂,這件事情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了。我唯一希望你做的就是快樂地成長。”
(麥芽/環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