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許多人在青春期時也許都曾有一本以為不被父母所知的秘密日記。隨著網絡技術發展,越來越多孩子在網上書寫心聲,或與朋友交流。
與此同時,迫切希望了解孩子的家長們也開始把目光轉向網絡。英國一項研究顯示,近一半英國家長“暗中監視”孩子在網上的活動,比如日常瀏覽網站或個人網絡日志,希望借此更多了解孩子內心世界和平時活動。
網絡“監視” 漸成風氣
英國《泰晤士報》21日報道說,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社會心理學教授索尼婭·利文斯通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孩子年齡在9歲至17歲之間的家長普遍存在“暗中監視”孩子的現象。研究發現,這些家長中有41%在電腦上查看孩子訪問過的網站,四分之一家長查看孩子的私人電子郵件。
英國熱線服務電話“家長熱線”也說,從打進的電話來看,家長監視孩子網絡活動的行為不僅“常見”,而且“正在增長”。
根據調查,類似MySpace、Facebook之類的社交網站,以及MSN等網絡聊天工具,都成為讓家長頭疼的新問題。他們擔心,孩子在網上會遭遇心懷叵測的危險人物,還有一些家長希望通過網絡更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泰晤士報》撰稿人簡·戈登就在Facebook網站上注冊了一個賬號,想查看孩子的活動。戈登說,她對孩子平時做些什么很好奇。“技術引起巨大的代溝。在我小時候,我們都有秘密日記。如今,孩子在網絡上有完整的私密生活空間。”
荒廢時間? 家長憂心
戈登說,她的兒子幫她在Facebook上注冊,還把自己賬號的密碼告訴了她。結果她發現,兒子主要用這個網站與幼時好友保持聯系。不過,她也擔心,“他整天呆在Facebook上,而不去做家庭作業。”
戈登的憂慮為許多家長所共有。“家長熱線”的簡·弗賴伊說,給他們打電話的家長常常說,他們真正擔心的問題是孩子在網上花費過多時間。
“從許多方面來看,家長普遍擔心孩子會遠離家庭,讓電腦主宰他們的生活,”弗賴伊說,“還有一些家長憂慮的是,就上網的合適年齡而言,他們的孩子是不是太小了。”
弗賴伊建議,家長們最好對孩子的網絡生活持觀望態度,不過,在有必要時,比如孩子沉迷于網絡,或是趨向于用虛擬關系代替現實生活交往,家長應該采取行動,限制孩子的上網時間。
引起反感 注意方式
不過,研究也表明,家長暗中“監視”孩子的網絡活動可能會引起孩子反感,反而刺激他們的逆反心理,在網絡上作出一些影響自身安全的舉動。
利文斯通在研究中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監視”活動并不能保證他們遠離網絡危險。
她說:“令人關注的是,如果孩子認為父母暗中監視他們,他們反而會遇到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交往風險。”
“交往風險”包括訪問暴力或色情網站,或是在網絡上暴露個人信息。利文斯通說,這可能是因為孩子認為父母的監視意味著不信任他們,從而采取反抗措施。
不過,利文斯通還在研究中發現,父母對孩子限制越多,孩子面臨的風險可能越小。這種限制指的是父母要求孩子對某些網站提高警惕,或是不要訪問。因此,她建議,家長應該注意同孩子的交流方式,確保他們理解家長作出限制的良苦用心。
(來源:新華網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