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中的俄羅斯青年(資料圖片)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4年12月底,俄羅斯議會修改了《勞動法》相關條款,確定每年1月1-5日為新年假期,加上相鄰的周末和1月7日東正教圣誕節,就形成了長達10天(12月31日-1月9日)的新年長假。“黃金旬”讓百姓有了充分的休息、聚會時間,同時也帶來了節日支出巨大等負面影響,國家財政損失更是高達7000億盧布。
“黃金旬”不賺反虧了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當整個國家仍然沉浸在節日氣氛中時,經濟學家卻開始計算“黃金旬”造成的損失。
FBK審計、咨詢及法律服務公司戰略分析部負責人伊戈爾·尼古拉耶夫評論說:“根據最保守的估計,國家損失將達6000億-7000億盧布,這相當于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2%。而且,還必須要考慮到很多人節后需要慢慢‘收心’、把假日‘延長’到一周甚至10天。”
百姓抱怨假日太長
俄媒體援引德國《鏡報》報道說,10天長假并沒有給居民帶來歡樂,倒是讓他們的心情變得越來越郁悶:“到底應該如何打發這些自由時間?”
原因其實很簡單:白天太短,街頭陰冷,莫斯科甚至沒有下雪,想滑滑雪都不成。
更令人郁悶的是,除了企業、銀行、學校、政府機關等不上班外,就連媒體也都“毫無顧忌地”放假休息。
不少人過了年就離婚
長假困擾俄羅斯人的還有開支和家庭矛盾問題。大量的新年禮物和“年夜飯”讓很多家庭面臨“財政危機”;而單位新年晚會常常伴隨“辦公室戀情”,圍繞瑣事引發的夫妻爭吵也大大增加,結果不少人過了年就鬧離婚。
大多數俄羅斯人并非不愿意有更多時間休息,而是認為最好安排在五月份,因為那時正是春暖花開,可以走出城市,到鄉村別墅種胡蘿卜、栽土豆,總有些事情做。
專家認為年假方式最好
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社會政策中心主任葉夫根尼·貢特馬赫爾認為:“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方面看這個問題。由于居民需要購買大量禮物和食品,新年到來前夕全國商品流通額增加50%、甚至翻倍。也就是說,12月底的國民生產總值大大增加。盡管1月份流通額會有所減少,但是兩者之間總能達成平衡。”
貢特馬赫爾同時表示,人們固然需要休息,但最好是帶薪年假,這樣既保證了大家的健康,同時又不至于工廠停產、機關關門,影響了國家政治和經濟的正常運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