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稀有的琥珀化石含有可以顯示羽毛進化歷程的標本(來源:英國媒體)
遠古時期的生物種類主要是兩棲類爬行動物(來源:英國媒體)
據英國媒體9月15日報道,哥倫比亞最大的露天煤礦日前發掘出一具長6米左右的遠古鱷魚的化石遺骨。美國考古研究人員對這具鱷魚化石進行了化驗,并在《古生物雜志》上發表了相關報告。
科學家在報告中指出,這種遠古鱷魚生活在距今約6000萬年前古新世時期的熱帶雨林中。古新世時期是兩棲類爬行動物的天地,當時主要的物種就是鱷魚、巨蛇與烏龜。據悉,這種遠古鱷魚與一種名為泰坦蟒(Titanoboa)的巨型蛇類屬于同時期的生物。美國佛羅里達州自然博物館的亞歷克斯·黑斯廷斯介紹,泰坦蟒體長最長可達13米,是人類已知的體型最大的一種蛇,它跟巨鱷勢均力敵,都以魚類為食,所以應該說是十分強勁的食物競爭對手。
有趣的是,經過對這具鱷魚化石的研究,研究者認為這種遠古鱷魚的祖先很可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這一研究結果將可能駁斥之前關于水生動物幼年時生活在淡水,成年后才回到海洋生活的理論。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有關動物羽毛進化的一項考古發現。
日前,考古人員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發掘的一顆琥珀化石中發現了能夠顯示恐龍和鳥類羽毛進化過程的標本碎片。這顆形成于80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琥珀化石表明了羽毛從細如發絲到進化為現代鳥類分支式羽毛(doubly-branched feathers )的過程。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阿爾伯塔大學的瑞安·麥凱勒說:“現代鳥類的羽毛是從細如毛發的細絲進化為一小叢一小叢的羽簇,然后進化為以羽軸為中心的羽支的。而且我們還發現,恐龍也有可能是有羽毛的,有些恐龍羽毛的顏色還可能非常鮮艷?!?br/>
現在,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已經搜集了很多證據,也許可以證明,不僅是恐龍,遠古時期的許多動物都和鳥類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羽毛。
(來源:中國日報網?信蓮?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