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答道:“我很不愿意說出我的年齡,因為一個人的老少是不能拿年紀來做標準的。我的心刻刻同你們少年人一樣,所以我長久是一個少年人。我喜歡同少年人玩在一起,我喜歡使我自己長久地做一個少年人……”
不過,最終他還是笑著交出了答案:“你既問我,我不得不告訴你,我已經64歲了,但是你千萬不要猜想我是一個老年人呀!”說著他自己笑,董鳳鳴笑,周圍人也都笑了。
在體育館作公開演講
當天下午3點,身著印度民族服裝的泰戈爾出現在東大體育館。校長郭秉文向大家作了介紹,給予泰戈爾高度贊譽,還強調說,“泰戈爾所發(fā)表的學說,足以闡揚東方文化精神,并于溝通中印及世界文化歷程有偉大之貢獻”。
泰戈爾眼光和善而深邃,在講壇上說了將近一個小時。說到激動之處,他緊握右手,放在胸前。
當然他還是用英文。演講結束之后,徐志摩登臺作了翻譯:
“余乘輪船溯揚子江而上,于昨夜月朦朧時,登甲板瞭望,沿岸風景,依稀莫辨,于村林中窺見兩三星火,回顧船上乘客,多入睡鄉(xiāng),鼾聲大作,因發(fā)生種種感想,覺得世界上現時未普遍的光明,就等此村林中之星火,社會上乏清明的感覺,就等此乘客中之酣睡。及船近金陵,晨光熹微,鳥聲雜樹,無數帆船,順風直駛,穩(wěn)渡中流,又覺得此種光明浩大現象,即將來世界人類,經過混沌狀態(tài),由犧牲奮斗所得結果之比例。”
泰戈爾還強調說:“今世界障害文化之惡魔勢力如猛獸者甚多,排除責任,在于青年,排除方法,不在武器,當以道德勢力,精神勢力,相團結,發(fā)揮偉大之感化力,以貫徹人類和平親愛之主旨。近世文明,轉尚物質,并不為貴,亞洲民族,自具可貴之固有的文明,宜發(fā)揚而光大之,運用人類之靈魂,發(fā)展其想象力,于一切文化事業(yè),為光明正大之組織,是則中印兩國之大幸,抑亦全世界之福也。”顯然,他認為東方文化的精神,可補救西方偏重物質的不足,達成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