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候“飛彈”
5月12日,整個編隊勝利到達南太平洋指定區域,并準確定位在東經171度31分與南緯7度之間的洋面上。各艦船在此迎候來自幾千公里外的“飛彈”。“校飛”工作開始,由艦載國產直升機模擬運載火箭飛行軌跡,供相關艦船測試訓練。6艘導彈驅逐艦在深海遠處護衛。在編隊外圍,發現兩艘蘇聯電子偵察船和“考察船”。澳大利亞一艘考察船死活不肯離開“校飛”區域,最后被我驅逐艦強行趕走。為友誼出發,我驅逐艦邀請新西蘭軍艦軍官上船做客,互送禮物,勸其退出試驗區域。
1980年5月18日,歷史性的日子到來,全船“實戰工作”進入倒計時。北京時間上午10時,我國首枚洲際導彈點火升空,飛行29分鐘即到達南太平洋600公里高空。“遠望”號姊妹船上的設備早早地鎖定目標,并跟蹤監視其進入大氣層。導彈像火紅的流星一樣,眨眼間從船隊上空擦過,落在附近洋面上,掀起百余米高的大水柱。而與彈頭分離的數據倉,則由自動開啟的降落傘吊掛著飄落下來,被我“J506”號潛艇救援船上起飛的直升機迅速撈起。這一情景讓官兵們非常激動,有的甚至脫下衣服扔進大海,我也將一個刻有船廠名稱和姓名的杯子拋向大海,以作紀念。
當天深夜,我們收到中央發來的賀電。5月21日,我國又進行第二枚洲際導彈發射試驗。隨后新華社“公告”稱,任務圓滿完成,取消指定海域管制。接下來,我編隊仍按三個梯隊返航,過美軍基地關島,穿宮古海峽進東海。附近,有我國神圣領土釣魚島。之前,仍有日本偵察機盤旋偵察。
6月2日,因大霧影響,取消原定由三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及9架“轟五”飛機進行的公海迎接儀式。3日清晨,抵達吳淞口錨地的18艘艦船列隊接受張愛萍總長檢閱。下午,在水巡區禮堂召開慶賀大會,葉劍英元帥與全體人員合影留念。
回顧33年前我國海軍遠征太平洋,目擊中國向南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總會激起我的自豪感。我認為,這樣的“亮劍”行動,意義非凡,對于當時打破美蘇軍事壟斷以及保障之后我國改革開放的安定環境有很大作用。(王福根)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