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9月8日,瑞銀證券高調對外宣稱,原申銀萬國研究所副總經理黃燕銘、原嘉實基金首席策略師陳李、原中金公司首席A股策略師高挺正式加盟,分別出任公司研究主管(即時生效)、首席證券策略師(10月份到職)、財富管理研究主管兼首席投資策略師(即時生效)。
消息甫出,業界為之震動。
加上此前盛傳哈繼銘已從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任上掛冠而去,可能將出任高盛董事總經理一職,近期證券業內重頭跳槽事件可謂頻頻發生。而在此背后,外資行的兇猛挖角無疑是最為主要的推動力量。
跳槽暗流
“我已經離開了光大證券,現在南方基金任職。”8月底,當記者撥通郭國棟的手機時,對方如此宣稱。而郭此前的頭銜是光大證券研究所策略研究部副總經理。
與郭國棟相類似的是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滕泰。今年早些時候,其東家是銀河證券,其崗位則是研究所所長。
除此之外,記者獲悉,已經改換或即將改換門庭的遠不止這些人,例如原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李先明亦已去職高級策略師,轉投英大證券。
“據我了解,中信證券有色金屬行業金牌分析師李追陽已經正式去職,但至今尚未知其下家為誰,最有可能的是外資行。”9月10日,一業內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除此之外,中信證券的運輸行業和造紙行業分析師團隊也極有可能遭遇地震,其中有兩名金牌分析師極有可能將離開公司。”
而這些人士的去留之所以引人眼球,其原因是其身上籠罩的光環所意味的業內精英身份。例如,黃燕銘所在的申銀萬國研究團隊曾在過去數年榮列《新財富》“最具影響力研究機構”和“最佳研究團隊”;陳李則在2005年至2007年連續三年問鼎《新財富》年度策略研究排名榜;李追陽亦在2008年獲得《新財富》有色金屬行業最佳分析師第一名;而郭國棟則曾在2008年入圍《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外資行挖角生猛
據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以薪酬待遇和發展前景來衡量,國內證券機構的等級層次日漸清晰,即國外對沖基金和公募基金為第一梯隊,外資投行和國內公募基金次之,而國內的券商則位居末席。
按記者了解,僅從待遇而言,第一梯隊分析師至少在數百萬人民幣,第二梯隊則大概在幾十萬至數百萬,而數百萬年薪對于國內券商的分析師而言則已是天花板。
“圍繞著這個三級分層模型,業內從業者跳槽基本呈現了三種流向,即從賣方機構到買方機構、從私募到公募,以及從內資行到外資行。畢竟人往高處走啊!”
這次金牌分析師的大規模流動基本不出此三種流向,例如黃燕銘和高挺之于瑞銀證券、郭國棟之于南方基金,而陳李、李先明則是平級流動。
此番瑞銀證券開動“收割機”,一次狂攬黃燕銘等三名重量級分析師稱得上是典型代表。
業內對瑞銀此番大動作的一種看法則是,其意在明年的《新財富》排名。據介紹,此前瑞銀證券在A股市場公司研究覆蓋面不夠廣的現狀可能會影響其排名,而改變這一情況的終南捷徑就是挖角。
除了瑞銀,其他外資行亦未歇著,據知情人士透露,巴克萊銀行研究領域原來在亞洲除日本之外,涉足極少,但經過前期大肆招人之后,該行已經在香港建立起了日本以外地區的研究團隊,其中當然包括A股。
業內人士稱,瑞銀證券大肆挖角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其已經成為國內全牌照外資券商,因此對人才的需求更加緊迫。
“與瑞銀證券一樣擁有全牌照的還有高盛,而隨著未來更多外資行獲得這一資質,挖角現象極有可能大量出現。當然這是否意味著外資行將在國內崛起,還需要觀察。”業內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