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傅蘇穎
2月24日起,央行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一措施傳遞了哪些信號?2012年貨幣政策“松緊”程度將如何把握?在堅持穩物價、穩增長和控風險三者平衡的基礎上,金融調控和金融業務將可以開展哪些創新?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內外部條件的變化,央行可能需要不斷釋放美元以穩定匯率,抵制人民幣趨勢性貶值預期;對內則需要不斷釋放存款準備金以穩定資金價格,目的是穩定和平滑人民幣資產價格下行壓力,避免產生全局性信用收縮,并導致經濟失速。
若信貸需求不足
今年貨幣增速14%恐難實現
證券日報:年初之時,市場各方對于貨幣政策適度寬松頗有期待,此次央行降準是否傳遞這樣的信號?您對今年信貸投放情況如何判斷?
劉煜輝: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跟今年以來國內信貸市場比較萎靡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銀行信貸投放不足7400億元,大幅低于市場預期。有消息稱,2月份前兩周信貸投放仍然低迷,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前兩周信貸投放只有300億元左右。
降準將有利于保證商業銀行信貸擴張的穩定。當前國內商業銀行面臨更大的約束來自于75%的存貸比紅線。近幾年銀行信貸高速擴張,目前除了幾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外,多數中小商業銀行都已逼近這條紅線。可以說,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供給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不僅信貸市場供給面遇到了強約束,需求面也顯著低迷。票據融資市場上,票據貼現利率已經從去年第三季度13%的高位下降至近期的6%的水平。
監管層很清楚,2012年首要保證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但具體執行過程似乎更傾向于有所保留,這體現在投資需求相對萎靡。從1月份進口同比回落15個百分點可得以印證。1月份M1增速回落至3%的低位,也反映出當前工業活動不旺。
諸多信息表明,未來更可能實質性執行一條中性和收斂的財政路線。中國實際在建凈投資規模增速從2010年21.7%下降至2011年的14.2%,該指標更靈敏地反映了投資慣性和未來投資需求的變化。
盡管央行在最近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透露,今年廣義貨幣增速的目標值初定為14%,但是如果信貸市場沒有得到有效改觀,今年貨幣目標或許很難實現。
貨幣增速降至個位數
未來以對抗通縮為主
證券日報:還是說說人們的預期,您認為2012年貨幣政策可能發生哪些改變?
劉煜輝:實際上,央行此次和去年底的降準只能看做是一種短線行為。由于影響貨幣條件的外生的和內生的因素正在發生變化,非常有利于人民幣資產繁榮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少,所以總的來說,未來貨幣政策取向將有別于過去十年,將逐步走向一個相對嚴謹的貨幣政策。
過去十年我國的外匯占款大幅度增長,反映了全球大量產能從發達國家大幅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如今中國的外部經濟條件已經在悄然改變。現在我們看到美元在大幅度的上升,人民幣需求相對來說開始下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
此輪經濟危機后,經過3年的調整,美國通過提升服務業來縮小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經濟發展勢頭明顯轉好,小企業去年每個季度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失業率已降到8.3%,預計今年可能降到7%以下。銀行開始增加信貸,美國經濟對全球資本吸引力非常大。
中國的內部條件也在發生變化。大多數新興國家在經歷兩三年的財政貨幣政策刺激后,都面臨一個短期內無法克服的結構性困難。這主要體現在產能過剩和嚴重的資產泡沫。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政策可能與過去十年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財政政策出現收斂。
可以預計,中國的投資也將出現一個實質性的下降。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實際投資需求是21.7%,到了2011年只有14.2%左右。預計中國未來十年的實際投資增速可能將呈現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總體在18%左右。
相對于過去十年中國貨幣高速擴張來說,從今年開始將有明顯的下降。未來的貨幣增速將隨著財政的收斂而收斂,中國的M1增長將呈現個位數增長,大概在8―9%的增速算是比較合理的區間。
因此,考慮到影響貨幣政策的內外因素發生了改變,未來中國的貨幣政策將有別于過去十年,過去十年不斷對抗外部涌進來的資本,未來中國將要對抗通貨緊縮。
外匯占款
“十年強勁增長期”或將終結
證券日報:您的意思是未來中國的外匯占款將面臨下行的趨勢?它對中國的貨幣流動帶來很大的壓力,中國將如何應對?
劉煜輝:過去十年,人民幣資產經歷繁榮期,中國外匯占款從1.78萬億元上升至2011年底的25.35萬億元,特別是2007年至2011年外匯占款增逾15萬億元,年均增加3.1萬億元人民幣。這主要反映了人口結構變化,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儲蓄率不斷上升。經濟活動強調出口拉動,國際收支表現為順差不斷擴大,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勁上升。
然而,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外匯占款連續出現三個月度的凈減少。這是1998年以來第一次出現,外匯占款長達十年強勁增長的過程似乎終結。種種跡象預示,未來五年中國可能進入外匯占款增量大幅減少期,今年新增外匯占款或縮減至1.5萬億人民幣,甚至更低水平。
2012年無疑是國際資本流動的敏感分界點。面對未來外部條件的變化,央行可能需要不斷釋放美元以穩定匯率,抵制市場產生的人民幣趨勢性貶值預期;對內則需要不斷釋放存款準備金以穩定資金價格,目的是穩定和平滑人民幣資產價格下行壓力,避免產生全局性信用收縮,并導致經濟失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