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東京-北京”論壇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共同發起和組織,中國新聞界、學術界與日本民間組織攜手,為促進中日關系發展、加強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臺。論壇的主旨和目標是通過官民互動,加強交流,影響和引導兩國公眾輿論。通過近四年的發展,論壇已經成為中日間為數不多的公共外交平臺,影響日趨擴大。
論壇每年舉行一次,在中日兩國交替召開,雙方共同努力將其建為兩國間精英交流的重要公共外交平臺,并將影響力逐步輻射到亞洲地區。論壇期間,來自兩國政治、經濟、媒體、學術等領域的精英人士,圍繞主題和涉及中日關系發展的各種問題進行討論和溝通。每屆論壇舉辦前,中日雙方同步進行兩國公眾輿論調查并在論壇上公布和作出分析,為跟蹤兩國輿論和民眾情緒變化提供翔實信息。
與現存的各種涉外論壇相比,“東京-北京”中日論壇有三個突出特點。第一,論壇的主辦者為非官方機構,但在各自國家均有重要地位。《中國日報》是我國對外宣傳的主力軍,日本言論NPO是集日本政界、媒體、產經等各界精英為一體的超黨派組織。第二,論壇以民間方式舉辦,但參會的重量級人物之多,在近幾年的中日交流中鮮見,已發展成為兩國公共外交的重要渠道,體現出“以民促官”方針的積極作用;第三,雙方重要媒體、新聞研究機構的負責人和學者與會。媒體是兩國民眾了解對方的主要渠道,對中日關系的起伏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多年來日媒體對中日間的各種論壇很少報道,但對“北京-東京”論壇的報道則很多,由此對日本民眾產生積極影響。
2005年8月,首屆論壇在北京舉行,當時中日關系處在“寒冬”中。論壇的主題是“構筑亞洲未來——中日關系:困難與希望”。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啟正、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前日本通產省次官福川伸次等60余位代表參加。
2006年8月,第二屆論壇在東京舉行。論壇的主題是“面向亞洲未來——建立新型的中日關系”。包括趙啟正、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英凡、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等多位高級官員在內的近30位中方代表與會。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當時已確定將接替小泉任首相)、自民黨干事長中川秀直、外務省副大臣鹽崎恭久、內閣國家安全顧問小池百合子等多位日本政要與會。雙方代表層次之高,背景之廣泛,在近年來舉辦的中日民間論壇中罕見。安倍晉三就日對華政策發表了基調積極的演講,王毅大使在致辭中釋放了中方對改善雙方關系的重要信息。
2007年8月,第三屆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中日戰略互惠關系與亞洲未來”為主題。安倍晉三首相發來書面致辭,表示日中應努力發展戰略互惠關系,兩國政府與國民間應展開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擴大雙方的共同利益。論壇期間,外交部戴秉國副部長接見了日方主要與會嘉賓。孫家正、趙啟正、王英凡、陳昊蘇、朱靈、李干杰、易綱、吳建民等中方代表在大會的基調發言或致辭中,從多角度闡述了我方關于構建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主張。此次論壇還首次將一個分論壇設置在北京大學,并引入場內學生和場外網友與中日代表互動的方式。
成功舉辦的前三屆論壇吸引了兩國200多名有識之士參加,并通過兩國媒體將成果介紹給國際社會。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參考消息》和《環球時報》等數十家中國的傳統與網絡媒體,《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等主要日文報紙、英文報紙及NHK電視臺等,均對前三次論壇進行了大量報道。
當前中日關系已走出低谷,但仍有各種雜音干擾,還有很多困難和障礙有待克服。為進一步凝聚兩國各界共識,影響和引導公眾輿論,為兩國政策走向奠定民意基礎,辦好該論壇仍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