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教育 50萬世界杯游客很棘手
比勒陀利亞大學艾滋病研究中心專家喬漢·馬里茨告訴早報記者,面對依然猖獗的艾滋病流行,南非從政府、研究機構到非政府組織,都開展了大量的預防宣傳教育活動,希望在2010年世界杯足球賽舉辦前“刷新”人們對南非的認知。
“這的確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馬里茨表示,“估計來南非觀看世界杯比賽的游客將達到50萬人,對我們來說,要對每個游客進行教育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專門從社會學角度研究艾滋病防治的馬里茨承認,艾滋病問題將成為困擾下一屆世界杯主辦國的難題。“艾滋病的感染和傳播可以說是一種個人行為,政府無法強迫游客接受這方面的宣傳和教育。這與游客個人的文化程度也密切相關。”他說。
不過,馬里茨強調,他相信屆時南非政府一定會加大有關艾滋病預防的宣傳活動,關鍵在于涉及面的廣度和深度。
自1982年發現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以來,艾滋病已經成為南非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2006年全年,南非有35萬人死于艾滋病。目前,15歲到49歲年齡段的南非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約占19%。
“在南非,艾滋病主要是通過性行為傳播的,這與東歐一些國家主要通過吸毒共用針管傳染不同。”馬里茨告訴早報記者。
驚人蔓延 “很多人對配偶不忠誠”
“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把(艾滋病)感染區域大致劃分成市區、城鄉結合區、農村以及遠郊4個部分。總的來說,城市的感染率比農村高,而城鄉結合部又比市區高出許多,遠郊比農村高不少。”馬里茨表示。在情況最糟糕的夸祖魯-納塔爾省,其艾滋病毒感染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0%。在當地一些不通水電的偏遠村莊,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被感染者。
致力于減災的人道援助者發現,艾滋病在南非驚人的蔓延速度主要來自社會原因。比如男女之間的性別不平等,部分人口拒絕使用避孕套以及南非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使得疾病攜帶者很容易從農村流動到城市。
馬里茨認為,南非人如今對于艾滋病防治的意識還是比較強的。問題在于如何把知識、意識轉化為行動。他解釋說:“每個南非人都知道預防艾滋病的A(節欲)、B(對配偶忠誠)、C(安全套),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B,這就是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調查顯示,擁有一個以上性伴侶的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達20%。
這個國家居高不下的社會暴力犯罪正成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溫床。南非人權委員會最近發布的報告稱,一些在中小學較為流行的兒童游戲竟然是假扮強盜或強奸犯,這無疑受到近年來社會上層出不窮的(性)暴力犯罪事件的影響。
20歲以下青年 HIV感染率開始下降
馬里茨承認,在南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攜帶者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歧視。按照傳統觀念,艾滋病患者常常被打上“恥辱”的烙印。盡管政府在憲法里制定了相應的條文保障他們的合法權利,規定在就業、上學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但艾滋病患被歧視隔離的悲慘命運如今仍然屢見不鮮。
雖然治療艾滋病的方法早在1987年就被研究出來,然而在南非,一紙艾滋病病毒感染確診書相當于給病患宣判了死刑。在一些地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從城市搬到郊區居住,這也加劇了人們的痛苦。
“艾滋病治療的成本是相當高的。但是為了讓更廣泛的受艾滋病感染的人群可以接受治療,政府實行對貧困人群免費治療的政策。”馬里茨向早報記者介紹說,“近年,政府給予南非本土的藥品生產商許可證,允許他們大量生產抗艾滋病藥物。另外,南非主要從印度和巴西進口藥品。成本大幅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以及一些人權組織的支持。”
在南非有數千個像馬內茨所在的艾滋病研究中心這樣的機構和非政府組織,防艾也是南非獲得國外援助的主要領域。這些機構組織有些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研究,有些則專注于研究法律方面的問題。
南非于去年制定了《2007-2011年艾滋病防治國家戰略計劃》,這項計劃力爭用5年時間將南非艾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病例降到目前的一半,同時把治療人數提高到75萬人。南非衛生部長曼托·查巴拉拉-姆西曼近日根據2006年產檢結果總結說,南非艾滋病毒在20歲以下青年和孕婦中的傳染程度已經有所下降。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