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附近的“航空航天維護與再生中心”封存的B-52戰略轟炸機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軍事大國,其戰爭實力鋒芒強勁、霸氣逼人,戰爭潛力更是基礎雄厚、深不可測。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陸、海、空三軍均建有獨立龐大的戰略儲備體系,這些武器裝備在統計軍力時往往被有意忽略,只要戰爭爆發,立即可以投入使用。對于美軍的空置武器裝備而言,“刀槍入庫”并不意味著浪費,“解甲歸田”也不意味著廢棄,而且在更多的時候,它們依舊是“從容”“力量”和“美元”的代名詞。
·飛機“僵尸”折價富可敵國
伴隨著海空軍地位的提升,美國海軍原來裝備的F-14“雄貓”艦載多用途戰斗機已經被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替代。美國空軍現役的F-15、F-16戰斗機也將逐漸被新的F-22和F-35戰斗機取而代之。這些依舊“光鮮”的昔日“空中霸主”終將何去何從。
答案最終鎖定在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附近的“航空航天維護與再生中心”上。由于美軍退役飛機大都會被運往該中心進行處理,因此又有“飛機墳場”之稱。美軍退役飛機運抵這里后,維護中心將為飛機進行全面“體檢”,檢測結果將一一記錄在案。在該中心,飛機上的火炮、彈射裝置等比較重要和容易發生危險的部件會被拆除保存。飛機內的燃料將被抽盡,飛機的發動機入口、尾噴管等都會被封上。機身還要被噴上保護膜,以防止機體以及飛機上的電子部件遭到惡劣環境腐蝕以及動物的破壞。
美軍如此煞費苦心地保護這些退役飛機,當然不僅僅是為了回收廢銅爛鐵,而是將其作為裝備戰略儲備的重要內容加以維護和封存的。
在這里,所有飛機將被分為4類進行處理:第一類是保持良好狀態,隨時可以起飛執行任務的飛機;第二類是經過短時間維護可重新使用的飛機;第三類是零部件可被回收使用的飛機;第四類才是即將進行銷毀的飛機。也就是說,走進飛機“墳場”的“僵尸”中有相當一部分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如果需要,在短時間內就可以重新啟用。
而且,美軍的很多退役飛機都是在這里經過改裝處理后,重新又被推向國際軍火市場。美國2006年同意出售給巴基斯坦的F-16戰機以及臺灣此前購買的P-3C反潛機和E-2T預警機,均出于這個“飛機墳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中心保存飛機4200余架,總價值超過270億美元,這些業已封存的飛機及其配套裝備已經足以同一個中等國家的空軍匹敵。
·“影子艦隊”彰顯實力雄厚
除了在世界各地頻頻亮相,大出風頭的美軍航母編隊外,美國海軍其實還擁有著一支實力不容小覷的“影子艦隊”。這支艦隊在鼎盛時期曾經擁有2277艘各式艦船,然而提起它的名字外界卻并不熟悉。它就是美軍的“國防后備役艦隊”。
這支“影子艦隊”的艦船平時隱藏在美國各地的港口,其中,加利福尼亞州貝尼西港、弗吉尼亞州的尤斯迪斯堡和得克薩斯州的博蒙特是艦隊的3個主要基地。該艦隊的主要任務是在戰時或者國家遭遇緊急情況時為美軍提供支援。
“影子艦隊”自1925年成立以來,戰功赫赫。二戰期間。英國商船屢屢遭到德國潛艇在大西洋上的襲擊,損失慘重。英首相丘吉爾向美國總統羅斯福緊急求援。迫于當時美國國內的壓力,羅斯福無法為英國直接提供軍援,于是便把目光瞄上了“影子艦隊”封存的美國舊軍艦。
此后,美英簽署《驅逐艦換基地協議》,美國從“影子艦隊”中抽調了50艘驅逐艦為英國商船護航。這些舊艦成了英國的“救命稻草”,緩解了英國驅逐艦緊缺的問題,同時也為美國換取了位于加勒比海幾個重要島嶼上的海、陸、空軍基地使用權。在朝鮮戰爭期間,“影子艦隊”啟用了540多艘艦船為美軍提供支援,在越南戰爭時又啟用了172艘。
目前,出于對保障能力的需求,商船和軍事輔助性船只已成為美軍“影子艦隊”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影子艦隊”中仍編列有大量海軍退役艦船。
根據美軍統計數字,截至2005年年底,“影子艦隊”中共有艦船577艘,包括航空母艦3艘、兩棲坦克登陸艦8艘、驅逐艦54艘,其中包括目前仍被認為具有較強戰力的“斯普魯恩斯”級反潛驅逐艦。臺灣購買的“基德”級驅逐艦也來自“影子艦隊”。由此可見,美軍這支“影子艦隊”的實力確實非同一般。
·預置軍團成就“閃電”奇兵
美軍認為,快速反應能力將是決定21世紀戰爭勝敗的決定性因素。未來美軍地面部隊要想實施快速突擊,就必須有快速、及時的勤務支援。而在海外可能發生沖突的熱點地區預設封存武器裝備的軍火庫,就是美陸軍對傳統的后勤保障體制進行革新的一項重要措施。
科威特的多哈兵營是美國陸軍在中東地區的核心基地和大型后勤基地。該基地距伊拉克南部邊境僅60公里。據美國媒體披露,目前在該基地,美軍儲存了大量M1主戰坦克、M2步兵戰車和“阿帕奇”直升機等作戰裝備,足可裝備一個裝甲旅,以便為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援。而在科威特阿瑞坎兵營美陸軍也儲存了兩個裝甲營和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的所有裝備。
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基地,美軍武器庫中的軍備足以裝備3個裝甲營和3個機械化步兵營。此外,圍繞中東地區,美軍在土耳其的因吉爾利克基地、卡塔爾的斯諾比兵營和薩勒西亞兵營等地也設立了規模不等的武器庫。而在中東以外地區,美軍類似設有戰備倉庫的基地還包括關島基地、日本橫須賀基地、新加坡樟宜基地等。
這些基地都分布在美國實施地區遏制戰略的要點之上,一旦美軍未來在這些地區動用武力,就能夠迅速得到戰爭前期所需的武器裝備保障。因此,這些看似弱小,僅以少量美軍部隊駐扎的海外基地,實際上都是實力不俗的“隱形軍團”。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夕,美陸軍第三機步師的許多士兵就是只身乘坐民航客機抵達科威特,隨后直接從多哈基地軍火庫接收裝備,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進攻伊拉克的裝甲奇兵。(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