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報界共知的一個笑話
參與編撰“中國軍力報告”的所謂專家們大多為政客和業余情報人員,其情報獲取手段非常有限,因此他們常常以良莠不齊的網絡資訊作為中國軍力發展的“證據”。這就往往容易出現道聽途說的錯誤。
比如,2003年和2004年的報告中稱,中國正在發展所謂的“寄生衛星”——一種小型的先進裝置,可吸附在敵人的衛星上,并可根據指令切斷或摧毀敵方衛星。
這一消息曾在美國引起巨大轟動,但此后不久美國科學家就發現,這種奇思妙想的武器實際上來源于一名中國軍迷個人博客中的假想。這篇博文于2000年10月發表,曾被兩家香港報紙抄襲,然后就成了“名正言順”的情報,被“中國軍力報告”當成了中國發展太空武器的“有力證據”。這已經成了國際情報界人所共知的一個笑話。
“中國軍力報告”最希望達到的效果是語出驚人。由于美國國防部希望以此報告影響國會的年度預算撥款計劃,所以往往會多采用一些聳人聽聞的說法,以吸引眼球。
比如,2005年的報告就宣稱,中國軍力已不再是第三世界軍事力量,在一些領域已達第一世界水準,美國將在軍事方面遭受中國前所未有的挑戰。2006年的報告則稱,中國戰略武器現代化及其驚人的軍事發展的步調與幅度,“可能”對美國形成“確實有效”的威脅,中國是所有國家當中“最具潛力”能與美國在軍事方面一較高下的國家。
實際上,美國國防部夸大其所謂潛在對手威脅的做法由來已久。冷戰時期,美國有意夸大蘇聯的實力,直到蘇聯解體美國公眾才恍然大悟;冷戰后,布什政府為戰爭尋找借口而夸大了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而伊戰后卻無法找到任何證據。
在鼓吹中國已經成為龐大軍事實體的同時,美國國防部還竭力把中國描繪為戰爭販子。2005年的報告極力攻擊中國的戰略走向,說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而且“開戰的可能性相當大”,并用大量篇幅渲染所謂大陸加緊武力進攻臺灣和企圖爭霸南海。根據這部報告,中國發動戰爭似乎迫在眉睫,但事實是此后不到3年兩岸局勢便趨于緩和。
實際上,“中國軍力報告”中危言聳聽的說法連美國政府也難以忍受,2005年的報告就曾因此被國會打回重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