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2006歲末臨近之際,中國駐伊朗大使劉振堂接受了本網記者采訪,對伊朗局勢、雙邊關系以及國際局勢等問題進行了回顧和點評。
記者:請您談談2006年伊朗的局勢,您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什么?對伊朗的影響是什么?展望2007年,您認為伊朗的局勢會有何變化或發展?
劉振堂大使:2006年,伊朗局勢穩定,經濟得到發展,外交積極活躍。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實現社會公正,鏟除腐敗,增加就業,特別關注青年一代。這些措施包括:根據憲法第44條實行私有化政策,把一些國有企業70%的股份出售給個人;為低收入階層發放“公正股票”,以期增值;確定最低工資,保證社會低層生活,增進社會和諧等等。這些措施受到普遍歡迎。最近,伊朗舉行了第四屆專家會議、第三屆城鄉議會和第七屆議會中期三項選舉,投票率較高,體現了伊的民主和進步。
經濟領域,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一直處于高位,伊今年原油貿易收入大增,預計會接近600億美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財政保障。伊正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石油化工工業建設,為未來發展打下根基。伊朗統計中心預計,伊全年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5%。
外交方面,伊繼續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與伊斯蘭國家的友好關系,與周邊國家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改善。伊在中東地區的地位和影響大幅度提升,引起舉世矚目,連西方大國也不敢小覷。
2007年,伊朗的發展前景機遇與挑戰并存。由于高油價將持續,伊收入能夠得到保障;通過2006年的大選,伊團結加強,內部關系進一步理順;基礎設施的相繼完工,將鞏固伊未來發展基礎。與此同時,伊核問題將是伊面臨的主要挑戰。伊作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字國,一直強調本國有權根據相關國際法,享受開展和平利用核能活動的權利。同時,伊依然堅持通過談判等外交方式和平解決核問題。但由于有關各方對伊核問題尚有爭議,該問題在新的一年中的發展仍存一些變數。
記者:請回顧2006年中伊兩國關系?在2007年兩國應如何進一步發展雙邊經貿關系?
劉振堂大使:在國與國的交往中,兩國人民彼此充分認知與了解是保障雙邊關系能全面、長足發展的重要基礎。但遺憾的是,盡管中伊關系發展良好,兩國人民彼此往來仍偏少,相互的了解更多通過第三國的媒體報道,難免產生偏差。
為增進中伊民間直接往來和了解,兩國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國已將伊朗列為公民出境游目的地國之一,南方航空公司今年開通了北京至德黑蘭航線,伊公民赴華旅游或經商會逐漸增多。伊朗近年來積極加入多個有中國參與的地區性國際組織,包括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上海合作組織以及亞洲合作對話、博鰲亞洲論壇等,這些合作平臺為兩國增加交往與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我衷心希望,在新的一年中,中伊關系能夠在現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記者:身為駐外大使,您對目前中國的國際形象如何評價?對于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大國形象,您有何建議?
劉振堂大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7年來,特別是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社會中,尤其是在中東地區的地位與影響顯著上升。世界各國普遍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并希望能與中國緊密合作,共同分享發展機遇。中國堅持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政策,是中國良好國際形象的根本成因。
在未來,中國仍將堅定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5項原則的基礎上,全面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多交、廣交、深交朋友,進一步展示中國善良、友好、和平、公正的國際形象,努力推動構建和諧世界,造福于全人類。
記者:臨近歲末,您最想對祖國人民說些什么?您對祖國有哪些新年祝福?
劉振堂大使: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想說,請祖國人民放心,我們這些奮斗在異域的外交官不會辜負13億人民的重托,會兼顧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堅定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為國內企業“走出來”牽線搭橋,為外出的國人排憂解難;克盡職守、殫精竭慮,為推進中伊交流與合作,為祖國現代化確保良好的國際環境,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在此,我謹代表使館全體同仁,祝愿偉大的祖國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成就,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