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蓋茨來了,來中國了!
昨日從微軟(中國)獲悉,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將于4月18日至21日訪問中國。這將是蓋茨第十次訪華,也可能是他在卸任前最后一次訪華。
據悉,蓋茨本次訪華將與政府官員、商界和學術界領袖圍繞推進微軟在華合作進行深入溝通。他還將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由微軟主辦的亞洲政府領導人論壇以及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深入探討區域發展問題并充分審視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在促進亞太地區發展和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蓋茨與其說是一個世界級人物,不如說是一個觀念級人物,他對于一個時代的影響絕不是富豪的代言,相反如果用經濟和金錢來挖掘蓋茨的話,正是我們無知之處。當然,他對中國與微軟的發展和與商學經濟等的聯系促進,筆者是沒有資格談論的,但我卻覺得中國人應該好好聽聽蓋茨的演講,從他的世界觀和發展觀中認識到我們的距離和任務。
蓋茨來了,應該讓他留下點什么。中國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對人才的挖掘和開發,而這種“開啟”本質上是一種觀念的開啟,主要的途徑不是讓他們我行我素,而是多見多聞多思。見什么,就是看一看世界上眾多的經濟奇跡,意識創造,告訴他們你可以做到的極限;聞什么,那就是聽聽一些知名人士的演講,辨析一下他們對世界的理解,甚至可以從人生角度了解對自我的確定,這樣也可以讓這些人才把握住自己;思什么,應該思考機遇的人為創造問題,其實本質上就是一種精神世界的再創造。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困惑:華人很聰明,但為什么中國出不了諾貝爾獲獎者和影響世界經濟的偉大人物呢?我們只看到“華裔”某某人今天獲獎,明天成名,但反觀國內,卻是所謂雷聲大雨點小。喊的很多,行動起來吧卻沒有方向,所以實踐和理論的整體推動很重要。蓋茨應該說代表的是一種生產力,生產力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是有連鎖性發展的,而不是孤立的,所以蓋茨來了,要為自己的發展謀連鎖性發展,而且也不得不說他的微軟到今天仍控制著這個日漸智能化的時代。因此,對蓋茨的認識我們不應停留在“追星”和賺錢的層次上,要學會取經,取觀念的經,取發展的經??催^紀錄片《大國崛起》的人應該都記得,日本的發展在歷史上有幾次,最深刻的就是明治維新,這次改革是日本對傳統的顛覆,對新的生產力的繼承以摧枯拉朽的態勢強行推進,只要是先進的生產力,是任何勢力無法阻擋的,而且一旦繼承,就將把自己的民族放在高速運行的時代列車上。前幾年美國大片《最后的武士》講的就是當時日本改革的實況,一次觀念的對抗,當然也是一次觀念的勝利。
蓋茨來了,是件好事,也許我們該追追星,但關鍵要知道追什么。
(來源:新浪空城人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