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亞歷山大·蘇姆(小提琴手),1989年出生于莫斯科。1991年隨父母移居法國。薩沙5歲開始跟父親(В·斯皮瓦科夫的學生)學習音樂。7歲時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舉辦了自己的首場音樂會。10歲考入格拉茨大學(奧地利)和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鮑里斯·庫什尼爾教授(著名的別林基教授的學生),受教于一代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如尤·羅赫林、Н·施奈德、Л·拜奇(獲1998年歐洲電視獎一等獎)、D·卡爾瓦伊(獲2002年柏林歐洲電視獎一等獎)。12歲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大獎賽中獲獎。曾在德國、法國、盧森堡、斯洛伐克、奧地利等國演出。2003年3月在巴黎“沙特列”大劇院演出。應邀參加了在法國科爾馬舉辦的第十五屆紀念克希什托弗·賓德列茨基70周年的國際音樂節。
沙拉耶夫斯基·羅斯基斯拉夫(打擊樂器)
1990年生于維爾紐斯。就學于格涅辛內音樂學校,師從俄羅斯功勛演員Д·М·盧克亞諾夫,在多次國際大賽中獲獎。曾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代表В·斯皮瓦科夫基金會演出。參加了以下國際音樂藝術節演出:科爾馬(法國,1998、1999、2002、2003)、嘎納俄羅斯藝術節(1999)、“二十一世紀俄羅斯演奏學派”藝術節(1999,莫斯科,主席В·斯皮瓦科夫)。1999年參加了在埃維昂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舉辦的“莫斯科明星”音樂會(藝術指導M·羅斯特羅波維奇)。與В·斯皮瓦科夫基金會獎金獲得者一起赴瑞典、美國、法國(巴黎,參加世界教科文組織和В·斯皮瓦科夫基金會舉行的活動演出)、斯特拉斯堡、克羅地亞和希臘進行巡回演出。
2000年10月,作為俄聯邦總統普京訪問法國官方代表團成員在巴黎國會宮演出;2000年推出音樂光盤;2003年3月參加巴黎“沙特列”劇院音樂會演出。
姆恩多揚茨·尼基塔(鋼琴演奏家)
1989年3月31日出生于莫斯科音樂世家。5歲開始學習音樂。1995年尼基塔考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附屬中央音樂學校,從師于俄羅斯功勛教師科洛斯。學習期間他表現出了超群的演奏天才和作曲天賦。二年級開始跟隨莫斯科音樂學院Т·А·丘多娃教授學習作曲。1997年5月在德國漢諾威舉辦的“紀念德·肖斯塔科維奇”青年鋼琴家國際比賽中獲一等獎。
1998年起,尼基塔成為“新名字”國際慈善計劃和В·斯皮瓦科夫國際慈善基金會獎金獲得者,2001年起成為Н·彼得洛夫國際慈善基金會獎金獲得者。1998年10月,尼基塔獲意大利“Le
Muse”國際青年鋼琴家比賽一等獎和大獎。1999年3月,尼基塔在赫爾辛基希別利烏斯科學院音樂廳舉辦了首場獨奏音樂會。
音樂出版物《作曲家》刊登了他的專集:1998年“昆蟲”鋼琴小步舞曲、2001年大提琴和鋼琴小奏鳴曲;2002年鋼琴樂曲集。《JURGENSON》出版社2005年出版了他的長笛和鋼琴演奏的《舞蹈組曲》。
1999年7月,尼基塔首次在慕尼黑與別茲羅德諾的室內樂團同臺演奏巴赫的協奏曲。同年10月在北京與該樂團再次同臺演奏。
2003年10月27日,在克里姆林宮珍寶館與室內樂團合作演出肖斯塔科維奇第一協奏曲,指揮M·拉赫列夫斯基。
丘巴欽·阿爾謝尼(大提琴)
自1977年起,阿爾謝尼在圣彼得堡市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音樂學院學習,從師于М·И·萊金什托克。在市內的各種音樂廳里參加過學生音樂會演出:
國家樂團小音樂廳學生樂團音樂會,德國哈雷市舍列梅季耶夫宮室內樂團音樂會。2001年赴德國巡回演出。參加過莫斯科《新名字2000》比賽。
他是《新名字2002》莫斯科慈善基金會獎金獲得者,曾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教授、蘇聯人民演員沙霍夫斯卡雅·娜塔麗亞·尼古拉耶夫娜的大師班學習過。
作為《新名字》基金會成員,他多次參加在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德國居特斯洛舉行的各種慈善音樂會義演,積極參加基金會的定期演出。
沙拉金諾娃·塔吉揚娜(小提琴)
1990年9月8日出生于莫斯科州奧爾斯霍沃-祖耶沃市。她從5歲起開始學習小提琴,10歲進入奧爾斯霍沃-祖耶沃市立格涅辛內音樂學校。2004年起從師于格涅辛內音樂學校教授、俄羅斯人民演員М·В·費多托夫學習。她在挪威、南斯拉夫、意大利以及西伯利亞的各城市進行過巡回演出。她與《格涅辛內的大師》室內樂團、《莫斯科維亞》室內樂團、胡爾金樂團、莫斯科交響樂團均進行過合作演出。
莫斯科《經典遺產》國際比賽證書獲得者(1996年);特維爾A·科薩科夫全俄小提琴比賽獲獎者(1998年);哈爾科夫科托羅維奇國際小提琴比賽證書獲得者(1999年);莫斯科《胡桃夾子》國際電視大賽證書獲得者(2001年);莫斯科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證書獲得者(2004年);莫斯科《少年音樂會》全俄比賽證書獲得者(2002年);莫斯科《羅塔里俱樂部》全俄比賽獲獎者(2002年)。
德米特里·希什金(鋼琴)
德米特里·希什金1992年2月12日出生在烏蘭烏德市。3歲開始學習音樂。3歲半演出第一場獨奏音樂會。6歲開始首次與樂隊合作。4歲進入車里雅賓斯克市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校學習。2001年進入莫斯科格涅辛內中等專業音樂學校學習,從師于俄羅斯功勛演員М·С·霍赫洛夫。現為該校八年級學生。
學習期間季馬多次在一些比賽和音樂節上獲獎:第三屆《希望之岸》國際音樂節比賽(奧爾別納-多布里奇,保加利亞,1998年);車里雅賓斯克少年鋼琴家比賽(1998年,大獎);俄羅斯阿爾托勃列夫斯基少年鋼琴家比賽(莫斯科,1999年);第一屆《烏拉爾音樂之春》少年音樂演奏家藝術節(葉卡捷林堡,1999年);第三屆國際《藝術之梯》少年鋼琴家比賽(圣彼得堡2000年);威斯巴登俄羅斯音樂節(德國,2002年);《羅塔里》全俄少年音樂比賽(莫斯科,2002年);第五屆《胡桃夾子》少年音樂家國際電視大賽(莫斯科,2004,《金色的胡桃夾子》);青年鋼琴家浪漫音樂節(莫斯科,2005年)。
他多次與俄羅斯主要樂團合演,其中有:圣彼得堡室內樂交響樂團(指揮:蘇聯人民演員В·切爾努什科);《Musica
Viva》模范室內樂團(指揮:俄羅斯人民演員А·盧金);《格涅辛內的大師》少年室內樂團(指揮:俄羅斯功勛演員М·霍赫洛夫)等。
1998年起,希什金參加《新名字》國際慈善計劃活動,2001年獲弗拉基米爾·斯皮瓦科夫國際慈善基金會獎學金,2002年獲《俄羅斯表演藝術》社會基金會獎學金,2005年獲尤里·羅祖姆國際慈善基金會獎學金。
俄羅斯和外國報刊稱他有少年鋼琴家鮮明的獨創性和高超的專業表演技巧,他的音樂天賦成了報刊登載和電視轉播的對象。2000年德米特里·希什金成為車里雅賓斯克市《少年天才》獎項的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