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娛樂消息:上海電視節的“白玉蘭論壇”開講以來,來自國內外的電視專家圍坐一起,探討“業內問題”,在各個論壇上記者獲悉,今年選秀節目的冠軍收視地位被其他電視節目譬如重大深度新聞取代,走過最高峰,中國真人秀或被迫降溫。
受眾調查能決定節目的生死
在“白玉蘭論壇”的首個研討主題《受眾改變內容》上,CHANNEL 4受眾研究顧問約翰遜先生指出,受眾調查十分重要,它將用來評估觀眾對節目的喜好度,因此也能決定節目的生死。“好的受歡迎的節目我們就會持續制作下去,比如《老大哥》這樣的真人秀我們已經制作了八季,新的一季也即將開播了,而收視率低或者觀眾評價不好的,我們將盡快停播?!?/p>
相比國外真人秀節目的生生不息,中國的真人秀節目卻因大量的克隆讓節目的生命周期嚴重縮短,央視索福瑞副總經理鄭維東說:“去年,選秀節目都是同時段收視最好的電視節目,而今年選秀節目的冠軍收視地位被其他電視節目取代,例如重大的新聞事件?!?/p>
深度報道也成審美疲勞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視新聞在第一時間報道的優勢已經日趨衰弱,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對新聞的報道正在取代電視新聞的優勢?!鞍子裉m專業論壇”《深度的魅力》則是針對電視新聞節目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展開熱烈討論。
據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從2001年起,新聞節目的收視份額及收視率一直在下降,其中既有節目本身的問題,也有來自網絡新媒體興起的影響。不過,鳳凰衛視中文臺執行臺長劉春認為,新聞節目收視率下降的同時,觀眾對新聞的需求并沒有減少,反而又有上升,新聞節目是供不應求。這其實不矛盾,目前缺乏的是高質量的新聞節目。而當各家電視臺爭先做“深度報道”的同時,卻出現了一個問題——一提到“深度”,似乎就只有負面消息。比如前幾年最火爆的新聞評論節目《焦點訪談》,曝光了許多中國社會的陰暗面,深受中國百姓推崇,現在似乎一蹶不振。對此,《焦點訪談》的主編莊永志先生認為,所謂“深度”實際上是角度的問題,現在傳媒發達,很多角度很多方式都被用過,觀眾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所以并非“深度不在”,而是“大家都學會了游泳”。
各大電視臺尋找新出路
據透露,現在已有很多電視臺在尋找新的娛樂節目形式,比如歡樂傳媒在上海電視節上推出的“日播欄目系列劇”。據悉,東方衛視《加油!好男兒》也已經在進行其衍生品的開發,模仿美國季播劇的形式,推出12周一季、為好男兒量身定做的偶像劇《青蛙王子》,播出前請好男兒和“粉絲”進行現場互動,由于節目形式新鮮,初步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應。而且歡樂傳媒也在上海電視節上推出電視欄目《青春花園》,定位于大型日播欄目系列劇,同樣采取邊拍邊播的形式,每月一個青春主題,每月一位知名導演操刀,以真人真事、熱點話題人物、當紅明星為模版原型,重新演繹他們背后的青春故事。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半小時的節目;周六則真實地再現一周系列劇拍攝的全過程,全景展現青春之星的鑄煉過程;周日則邀請當紅明星和名導甄選出下一個青春故事的主要演員,到時,新老演員會全部站在同一舞臺上角逐下一部戲的參演資格。
專家預言,此類節目很有可能像當年的選秀節目一樣,在不久的將來形成一股新的收視熱潮。但也有業內人士不看好,因為這種類型的節目仍然不屬于原創,而是對國外節目的效仿。
編輯:瀟瀟 來源:本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