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認為,中國清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平均水平超美國哈佛大學一年級學生;而以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最需要的是任天堂和比爾·蓋茨,這種會賺錢的企業和人才,拿一兩個諾貝爾獎并沒有什么用處。
據《南方日報》報道,楊振寧前天在廣州出席名為《怎樣評價中國高等教育》的學術報告時表示,對比中美學生,他得到兩個極深的印象:一是中國學生在中學做的習題多,因此遠比美國學生根基扎實;二是中國的大一學生比美國大一學生成熟多了,能集中注意力,努力學習。所以,他認為,以平均素質而言,清華的本科生平均水平比哈佛的高。
楊振寧指出,大學教育可以分為平均學生和杰出學生兩塊,由于中美兩國發展階段不同,對大學生的要求也不同。中國需要的是大多數大學生能夠成才,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而美國需要十分杰出的年輕人創新來創造財富。
近年來,很多人提出中國傳統的教育哲學不利于創新的觀點,但楊振寧并不認同。他說,中國現在最需要的任天堂和比爾·蓋茨式的創新,而不是急著去拿諾貝爾獎。
楊振寧說,也許得一個諾貝爾獎能夠讓中國人很高興,但是仍處于脫貧階段的中國其實更急需像比爾·蓋茨、任天堂之類會賺錢的創新人才和企業,因為他們能協助推動中國的科技和經濟快速發展。而事實也已證明,蓋茨式的創新為美國和全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而任天堂式的創新,是日本50多年來成功推動經濟發展背后的創新。
因此,楊振寧認為,中國的教育政策對于現有的社會狀態是好的,要籌劃重大教育改革,就應等到中國富裕起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萬美元再說。
至于大學的研究與研究生教育方面,楊振寧承認,中國大學的科研確實比先進國家的大學落后許多。以親身體驗來說,楊振寧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科研經費不足,尤其是對年齡在20至30歲左右的年輕科學家、博士支持不夠,他們要為生活煩惱。(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