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
·沒有隱私的時代?
“9·11”事件后,美國啟動了“全面信息感知(TIA) ”計劃,這個計劃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將通過各種公開信息的搜集,包括所有人的上網行為、信用卡記錄、健康檔案、學習成績、出行時間等等,加以分析,獲取有價值的情報。在學術界,這被稱為“開源情報”。
長期以來,在普通人看來,開源情報的價值遠不及秘密情報,以至并沒有得到專門的關注。但事實上,開源情報的利用比秘密情報更古老,尤其是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因特網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開源情報的價值、地位和影響。據國際情報專家的估計,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家情報之40%到95%都是以開源情報的形式獲取的。情報的時代已從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人員情報為主要特征,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信號情報,再到冷戰前后的圖像情報,最后進入當今的開源情報,并以網絡情報為主要特征。
在開源情報時代,許多過去由國家壟斷獨有的機密信息已變為個人隨手可得的公開資源。這一變化根本性地改變了個體與組織,特別是與國家組織的權力生態及其平衡,具有深遠和廣泛的影響,并將深刻地改變國家安全的概念、內涵和保障措施。
正如《紐約時報》披露TIA計劃時所稱,“沒有隱私”的時代將來臨。盡管TIA的負責人、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音戴克斯特曾是臭名昭著的“伊朗門”事件的主角,使美國公眾對TIA極度恐懼和憎恨,以至2003年美國國會被迫解散TIA,但TIA的許多措施仍在進行,并在為聯邦政府研發各種獲取開源情報的秘密數據挖掘工具以及監控系統。
一年多前,美國國家開放源中心(OSC)成立。2006年7月又立法啟動了國家開放源事業計劃(NOSE),專注公開信息的搜集、共享和分析,而且規定任何情報工作必須包含開源成分。11月,OSC已實現25%的開源情報分析員來自中央情報局之外的預定目標。通過OSC,美國力圖實現“在任何國家,從任何語言”獲取開源情報的能力,并已得到了關于相關國家軍事、國防、政府、社會和經濟方面大量的有價值情報,其中因特網是其主要的開源之一。
·沒有任何東西比信息更能改變世界
開源情報為何變得如此重要?首先是由于其內在的價值和特性。較之傳統情報,開源情報更加全面綜合和系統,更能夠顯示變化的趨勢和規律。其次,網絡時代的到來使情報源變得復雜、巨大。因此,只要掌握開源情報,實際上就很有可能精確把握社會態勢。
在這種理論基礎上,美國越來越意識到把握開源情報的重要意義。美國蘭德公司是最早意識這一重要作用的機構之一。其研究人員注意到開源信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東歐國家變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利用“人工社會”的概念,分析各類信息對不同社會和族群的沖擊。他們認為,開源信息對于“封閉社會”的影響,甚至可以煽動起一場根本性的政治權力變遷。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沒有其它任何的東西能夠比信息的發展和利用,更快地改變世界,就連人口和生態的變化也不能比信息更深刻或迅速地改變世界。
蘭德公司的研究顯示,在當前網絡時代,開源情報是對社會狀態和趨勢進行動態分析和有目的性把握的基礎。
·利用開源情報的重要性
對開源情報的把握,有助于完善一個國家的安全戰略決策,同時,對維護社會穩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對社會的殺傷力看,在因特網時代,動亂的起源將不再只是街頭廣場上的人群,危害更大的可能是網上的信息流。如同原子彈的出現改變了現代戰爭的觀念一樣,通過網絡發表危害社會日常生活的信息將具有成本代價極低,影響范圍極廣,完成時間極短,機動能力極強的“原子彈”特征。難怪已有學者指出:過去是武器殺人,現在是能量殺人,將來是信息殺人。因此,及時準確地掌握這些信息,對一個國家變得越來越重要。
對現有的網絡社會狀態全面準確及時的了解,已成為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對開源情報進行系統的獲取和分析,是朝著這一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如何進一步在網絡社會中引入其它重要的“基礎社會設施”,就像我們在常規社會中所進行的那樣,這是我們研究的重點之一。或許這些網絡社會的基礎設施在今天還顯得不是十分重要,但當整個社會的大多數人口都成為網民時,情況就不同了。那時,如果沒有及時的情報和相應的措施,網上的一個謠言可能導致一個銀行或企業的倒閉,甚至社會的動亂。
因此,利用開源情報和社會計算手段,開展網絡化社會狀態與趨勢的動態分析,使“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成為網上現實,這對保障國際安全、國家安全、社會安全、商業安全和個人安全都是一項極有重要性,且具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同時,這方面的研究對促進知識經濟下的新型產業也至關重要,事關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作者是中國科學院情報與安全信息學創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計劃負責人、研究員)(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