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許多歐洲華商苦于當地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稅收過重難于拓展業務而回祖(籍)國發展的時候,詹楊毅卻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一頭扎進了意大利人堆里,當地的高級營銷人員、昔日企業高管、設計人員都成為MEC團隊中的一員,甚至還在企業里成立了工會組織,一切照章辦事,得到的是良性回報,當地的銀行和各大企業都愿意與之合作,“其實,真正進入當地人的圈子后你會發現,意大利還有很多商機待我們發現和捕捉。”
記者近日到意大利米蘭和羅馬兩地采訪,實地了解旅意華人生活和工作狀況,接觸了兩地不少華商和華人社團的負責人,并與他們舉行了座談。
據介紹,目前旅意華人有30萬左右,以浙江青田人、溫州一帶為主,福建人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近些年來意國“大赦”決定的受益者。為“便于管理、改善形象”,意大利曾先后于1987年、1990年、1995年、1998年和2002年進行了5次非法移民合法化行動。一些獲得身份的華人在亞平寧半島開始了艱辛而輝煌的創業歷程,其中不乏日后成功者。
經過近10多年的發展,米蘭、羅馬兩地的華商聚集區已經形成。兩大華商聚集區的一大特點,是都與兩地的中心火車站不遠。羅馬的華商聚集區在城東的VITTORIO廣場周圍,這一帶華人店鋪一家挨一家,數量在600至800家之間,經營的品種以服裝和鞋子為主,伴隨著華人商業區的出現,中餐館、副食品商店也應運而生,這里是羅馬著名的“華人圈”。由于意大利是歐洲服裝等商品的轉運中心,此間的華人運輸公司十分活躍。
米蘭的華商聚集區坐落在市中心的西北角,店鋪沿PAOLO
SARBI和BRAMANTE大街等展開,商店的數量也有600家左右。這些街道的周圍,批發或零售的商店主要有服裝、鞋類、家用百貨、副食店、理發店、網吧、匯款行、書店、中藥店等。這里曾經是米蘭較為落后的區域,華商進駐后,經過多年的發展,這里通常是車水馬龍的景象,人氣很旺。“中意經貿關系的不斷發展離不開當地華商的貢獻,”中國駐米蘭總領館經濟商務領事劉愷參贊說。與歐洲其它國家華商聚集區類似,這里的華商一般都是出高額“頂費”拿下店鋪門面的,每月還要支付房租,對于初來乍到者,壓力可想而知,房東倒是可以甩手收租享清福。
目前,意大利有華人社團80多個,其中羅馬市的華人社團有16個,米蘭市有14個。除華人同鄉會、華人行業團體外,兩地都有婦女會,在米蘭有米蘭華僑華人婦女會和米蘭華僑華人婦女聯合總會;在羅馬有婦女聯誼會等。每逢三八等日子,各地的婦女會都要組織一些活動,或與主流社會婦女機構舉行聯誼活動。今年7月底,羅馬婦女聯誼會將組團赴貴州,為去年捐贈的一所小學剪彩,并再送去5臺電腦。米蘭華僑華人婦女聯合總會也將在8月組團去河北青龍縣參加她們捐建的希望小學的落成典禮,她們還將捐獻6萬人民幣為學生配備新的桌椅。
隨著祖國經濟的發展及其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華裔家長認識到子女學習中文的重要性,各地有條件的華人社團都開辦了中文學校,有的地方還與當地意大利的中學合辦中文學校,也滿足了意大利青少年學習中文的要求。中國有關部門提供的學中文教材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參加座談的兩地華商代表和僑領表示,華商經濟的發展,與華商自身艱苦創業分不開,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大家應該從米蘭事件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檢查,更加積極地與當地政府、警方和居民進行對話,消除誤解,增加信任,在保持各自傳統的同時,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從點滴做起,融入當地社會。
中國大使館陶土根參贊表示,希望華人社團與使領館加強聯系,有什么問題及時反映,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問題,使領館都會向當地有關部門轉達或交涉。羅馬市政府外籍移民咨詢委員會(也稱“移民議會”)主席潘永長先生表示,外籍移民咨詢委員會是羅馬市政府與外籍族群溝通的橋梁,其中也包括華人。潘先生說,作為華人,他將維護華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呼吁華商遵守當地的法令法規,為建設和諧僑社、與市府攜手共建文明街區而共同努力。
參加米蘭座談會的僑領和華商代表有:米蘭文成會會長周斌、米蘭文成會名譽會長胡光紹、米蘭工商會會長胡克利、秘書長馬可波、副會長陳建宗、米蘭瑞安會秘書長周建煜、米蘭婦女會會長胡月燕、米蘭婦女聯誼總會會長廖小平、艾米利亞華商會會長李維國、胡氏集團總裁胡小兵等。
參加羅馬座談會的僑領和華商代表有:羅馬市政府外籍市民咨詢委員會主席潘永長,羅馬浙江華僑華人聯誼會會長陳少敏,意大利青田同鄉總會會長金冠軍,意大利上海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傳豪,羅馬華僑華人婦女聯誼會會長林建華、名譽會長朱玉華等。(來源:中新網
編輯:肖亭)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