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中國軍隊瞄準世界趨勢
[ 2007-08-01 10:57 ]

7月30日晚,慶祝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八一軍旗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大合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建軍80周年之際,中國軍隊在新時期面臨的新變革尤為引人關注。近日,空軍指揮學院教授蘇恩澤少將,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張伊寧少將,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杰海軍大校,導彈與核戰略專家楊承軍大校,國防大學軍隊建設研究所副所長趙智印大校,二炮后勤某單位部門主任李曉鳳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本次座談由中國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彭光謙少將主持。

·自我超越的80年

蘇恩澤: 中國人民解放軍80年的歷史,是從僅僅關注“中國特點”到瞄準“世界趨勢”的不斷發展的歷史。在我軍實現的歷次重大轉變中,最為明顯的,莫過于從“小米加步槍”到“飛機加大炮”的大幅度跨越了。這種“科技與軍事融合”,正是我軍從關注“中國特點”到瞄準“世界趨勢”轉變的一個里程碑。

今后,“科技與軍事融合”仍是我軍從關注“中國特點”到瞄準“世界趨勢”轉變的新的突破口。美國查爾斯中校曾在美國《空軍時報》上發表文章說:海灣戰爭開始,巴格達燈火通明,長達40分鐘才實行燈火管制。為什么會這樣呢?作者認為,這“顯然是故意的”,即故意讓美國狂轟濫炸,造成平民大量傷亡,以激起美國內和世界的反戰情緒。這一論點正確與否我們暫且不論,但作者隨后的分析卻值得注意:“事實完全出乎薩達姆預料”,比如,穆珊納空軍基地被夷為平地,而一街之隔的火車站卻毫發未動。作者得出結論:“薩達姆最大的失誤是:沒估計到精確制導”!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軍事指揮家不懂科技就不懂戰爭。

張伊寧:我軍建軍80年的歷史反映了一個事實,這就是我們的軍隊是一個積極進取的軍隊,革命精神非常強、超越精神非常強、自我超越精神非常強。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出現了一股新軍事變革浪潮。但不幸的是,世界新軍事變革并沒有給這個世界帶來和平、穩定和發展。不同于當今世界其他某些國家的軍事變革,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其目的完完全全是為了避免戰爭、維護和平,這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一個根本點。

有一點必須強調,雖然我們軍隊的使命從戰爭年代到和平年代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這種軍事活動的基本要求沒有變。外交上、經濟上可以講共贏,軍事斗爭領域很難共贏。軍事活動本身是一種暴力,在當今世界當然要慎用,中國也需要和平發展,但是一旦需要動用軍事手段,就只相信勝利。

李杰:總結海軍發展的經驗,可以發現中國各個時期的幾代偉人都提出了建立強大海軍的思想,但只有從1949年開始,建立強大海軍才成為可能。人民海軍歷經近60年的建設與發展,戰斗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世界強國海軍相比,中國的海軍建設,尤其是信息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與大國地位還不完全相稱。即使在亞太地區,乃至東北亞地區,中國的海上力量也并不占絕對優勢,中國海軍還不具備很強的遠海機動作戰能力。2005年印尼發生海嘯,中國雖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資,但因輸送手段不足,很多只能委托他國軍隊轉接運送。近年來,我國國家海洋利益進一步拓展,海洋資源日益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海洋經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海上通道日益成為對外貿易運輸的命脈;而與此同時,我國海洋權益糾紛、海洋領土爭端等所面臨的挑戰也在日益增加,這些都要求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海軍力量。

楊承軍: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奮斗,第二炮兵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導彈武器裝備建設上,實現了更新換代,打擊威力顯著增強,武器命中精度不斷提高,作戰準備反應時間不斷縮短,防衛能力以及機械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戰場體系和后勤保障、裝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已經形成了有效的核與常規“雙重威懾、雙重作戰”能力。具備了有效履行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使命的軍事能力。

趙智印:我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媒體在對安全問題的報道中,對非傳統安全強調過多,比如反恐、環保。事實上,軍事安全問題更應該得到強調,軍事學者不能跟著國際政治學學者跑。新世紀新階段,要求我軍不僅要關注國家生存利益,還要關注國家發展利益;不僅要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安全,還要維護電磁空間、太空、海洋和其他方面的國家安全;不僅要應對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面臨的傳統安全威脅,還要應對以恐怖主義為重點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不僅要重視軍事安全、政治安全,還要重視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不僅要維護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還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當然,軍隊的天職是打仗,最重要的還是要準備應付各種戰爭。

李曉鳳: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軍的衛勤保障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全軍醫學科技系統先后研制了8大系列108種科技含量高、戰術技術性能好的衛勤裝備,對我軍在未來作戰環境中恢復、保持和提高戰斗力具有重要功效。

·重大軍事變革伴隨著艱難和痛苦

蘇恩澤:遺憾的是,我國、我軍目前還存在著“科技與軍事分離”的“兩張皮”現象。比如,我們對高科技的學習往往不深入、不到位,只講一半。正因為對高科技的學習不夠,才會輕信一些媒體的誤導,將高科技兵器的功能說得神乎其神。事實上,任何高科技都是有光圈、有陰影的。舉個例子來說,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轟炸伊拉克發電機,發電機的外面有一層鋼筋水泥的保護層,第一個導彈將保護層打出一個洞來,第二個導彈從這個洞鉆進去,在里面把發電機炸掉。這確實是事實,但如果講到此為止,那就容易產生誤導。難道美國的導彈具有“智能性”嗎?其實,實現這種打擊效果,是因為旁邊還有美國的飛機,由駕駛員給第二顆導彈定位。所以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一半。

回顧以前的成績,人們很容易想到“兩彈一星”,但錢學森還有一句話,他認為“兩彈一星”是一得,我們還有一失,這就是微電子。正因為微電子抓晚了,我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與很多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這樣紀念建軍80周年才有意義。

張伊寧:回顧建軍80年的歷史以及中國軍隊實現的每一次自我超越,似乎三言兩語就可以總結出大體的脈絡,有的甚至還進入了文學作品,當今的讀者讀起來津津有味。但事實上,每一次重大的軍事決策都伴隨著艱難和痛苦,充滿矛盾、斗爭和反復,甚至付出血的代價,歷史就是這么嚴酷。今天中國軍隊面臨新的歷史條件,面臨新世紀新階段的新使命,可以說是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挑戰恐怕更多一些。中國軍隊改革的方向是對的,具體的實施方法、步驟還在摸索。

李杰:曾有統計顯示,中國海上的兵員數量是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而艦艇數量為世界第一。盡管數量占優,但質量卻不占優。比如,我們的艦艇噸位較小,技術也不夠先進,綜合作戰能力還不太強,指揮、通信的互通、互聯、互操作與強國海軍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因此,在談成就和進步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冷靜思考現在的不足。要想打贏明天的信息化海戰,就必須加速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加速推進人民海軍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真正實現海軍建設的跨越式發展,這還要我們做出艱苦的努力。

楊承軍:為了使我軍在新形勢下有一個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發展目標。當前,美軍、俄軍等已完成了2030年前的發展規劃,我們也應科學論證我軍的建設發展問題。到2007年6月底,美國陸海空三軍的比例分別是35%,38.6%,26.4%,戰略導彈部隊三軍都有,約占15.2%,而我軍當前陸軍的比例還高達近50%,可見我軍高技術軍種的比例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此外,我們應積極研發針對性強、符合對特定對象作戰的武器裝備,而不是泛泛地照抄照搬美國模式。在核武器發展上,遵循“精干有效”的指導思想,突破隱身、變軌等領域的技術難點,并能夠有效提高突防能力,形成有效的核威懾。在常規武器的發展上,應遵循“足夠有效”的指導思想,積極發展高精度、機動能力強的導彈,并不斷縮短發射準備時間,具備同時在多個方向作戰,并打贏戰爭的能力。

同時,理論創新也必不可少。我國自1964年擁有了核武器后,一直強調核力量的威懾作用與非實戰性使用。我們理解“威懾”是一種力求避免戰爭、制約戰爭,區別于實戰的非戰爭軍事斗爭形式,不是打仗;美國人則認為“威懾”包括實戰,打仗也是威懾。在多種場合下,中美官員、學者都各執一詞,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表述,造成了對我國核戰略的解釋的混亂。對此,要進一步進行理論闡述,打破核領域的所謂“中國威脅論”。

·如何看待“中國軍事威脅論”

楊承軍:面對“中國威脅論”,我們必須加大正面宣傳,加大軍事透明度。讓外界了解到中國的情況:中國還沒有統一,海洋權益的許多問題還沒有解決,國家的經濟利益嚴重依賴海外,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軍事力量提供有效的保護。此外,加強交流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趙智印:中國缺乏的是話語權,外界的言論影響了中國,我們的言論卻無法影響外界。中國既沒有威脅世界其他國家的主觀意圖,也沒有威脅其他國家的必要與可能。中國選擇的是依靠自己的資源、智慧與辛勤勞動發展自己的和平道路。我們發展的是自衛的力量,而不是進攻的力量。當今世界還不太平,中國的領土主權與安全還受到來自多方面的挑戰,我們不能不發展必要的力量,這是所有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

李杰:“中國威脅論”講得最厲害的,往往是那些軍事開支最多、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因為他們要維護他們的絕對優勢,鞏固世界霸主地位。比如,中國還沒有航空母艦,就有人宣揚“中國航母威脅論”,說中國發展航母對周邊國家構成了威脅,而事實是亞太許多國家都已發展了航母,而美國更是擁有12艘滿載排水量8萬噸以上的大型航母,并在全世界各大洋都建有軍事基地,掌控全球所有重要的海峽通道,其游弋的觸角幾乎伸向各個水域。由此可見,這到底是誰威脅了誰呢?

張伊寧:我們不能回避“中國威脅論”,但必須搞清楚“中國威脅論”的目的。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跟著別人走,把所謂消除“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作為自己的某種戰略目標。但在戰術上,則需要重視,要區別不同的情況。對于別有用心的人,不要寄希望他們改變看法,只能在“有理有利有節”的前提下回擊他們。對于不了解真相的人,則要加大宣傳力度。應該承認世界上有不少人不了解中國,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還不夠大,一旦有事,世界上許多國家聽不到中國的陳述,看不到中國的電視節目,他們看的是BBC、CNN。

蘇恩澤:對“中國威脅論”應該淡化處理。“中國威脅論”其實是某些國家不健康的心態,他們擔心自己的優勢地位喪失,于是開始找各種借口敲打中國。今后即使中國做得再好,“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也不會完全消失。這也許是中國成長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對中國軍隊來說,更重要的是,不要讓這種干擾影響我們瞄準“世界趨勢”的戰略。中國軍隊瞄準“世界趨勢”,與經濟全球化的大潮流是一致的。瞄準“世界趨勢”不是瞄準所謂“美國型”,而是在各方面實現現代化、實現最優化、實現高效率。中國歷來強調“中國特色”,就是強調從中國的具體國情、軍情出發,不能脫離這個實際,但“中國特色”是指發展的道路,而不是指發展的水平,絕不是什么“低標準”、“低水平”的代名詞。中國軍事最終要跟上世界發展潮流,站到世界發展前列。在瞄準“世界趨勢”的過程中,中國必須避免的是學什么都只學一半,學了人家的缺點,沒學到人家的優點。比如重大軍事建設項目,我們不能有任何動搖。世界上有什么好東西,中國都應力爭去搞,這是大國的標志。“中國特色”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搞這個,不能搞那個。事實上,最后中國一定要拿出好東西來。(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观看一区二区久久| 蜜桃成熟时33d在线| 情欲小说app下载|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94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日操夜操天天操|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精品三级66在线播放| 国产剧情jvid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日本www|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韩国朋友夫妇:交换4| 女人扒开屁股桶爽30分钟|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 波多野结衣教师在线|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h在线播放| 好男人影视社区www在线观看|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xxxxx|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 黄色毛片免费看| 女人与zozozo禽交| 乱之荡艳岳目录|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夜夜未满18勿进的爽影院| 一道本不卡视频|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熟妇av一区|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国产ts人妖合集magnet| 麻豆国产高清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