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副會長錢永言,是安徽明光市潘村鎮錢西村一位農民企業家。作為農村改革的見證者,他說:“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因為我們農民嘗到了改革的甜頭。”
“農村改革整整三十個年頭,如果說感受,我認為可概括為,農村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農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伴著農村改革的勃興,錢永言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村隊擔任基層干部,八十年代后期一直在農村從事水產養殖經營,親歷農村新發展,目睹農村新變化。
錢永言回憶說:“土地實行大包干以前,我家5口人,每季生產隊分糧食,都是用褂子就能兜回家,少得可憐,經常忍饑挨餓。土地承包經營后,徹底解決干活大糊弄、分配大鍋飯的問題,我們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釋放。”
錢永言這樣描述現在農村的變化:三十年前的土墻草房幾乎不見了,半數人家住在兩層樓房,冰箱、彩電、手機在農村已經是平常物。
錢永言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先后經歷了大包干--承包經營--產業化經營等變化過程。現在,黨中央、國務院十分注重民生, 一直把“三農”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從2004年開始,中央為解決“三農”問題,連續發了五個“一號文件”,為農村發展吹起了強勁的東風。“我們現在種田不僅不交‘皇糧’,不收‘三提五統’,而且還實行‘四補貼’,給我們農民種糧、良種、農機、醫療補貼,這是我們做夢也沒想到的。”
錢永言算了一筆帳:“兩取消四補貼”,每個農民從中就可以得到近500元的實惠。現在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4140元,是農村改革前的近20倍,而且增長速度還在明顯加快,“我親身體驗到現在是農村發展的最好時期。”
“農村改革后,我開始承包一個村辦小漁場,經二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有一億多元資產的股份制民營企業,在我公司入股的1012戶股民,戶均年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這一切都歸功于農村改革開放,歸功于黨的‘三農’好政策。”錢永言說。(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