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站在地頭,看著葡萄藤上掛著的一串串紅得誘人的紅提葡萄,45歲的李培軍眉開眼笑。
“明年,余下的兩畝地還得種葡萄。”李培軍說,“葡萄值錢、節水,能增加收入,又對生態有益。”
與李培軍的葡萄園僅一河之隔的是一座高高的沙山。黃色的沙山、干涸的河床、綠色的葡萄園,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也昭示著當地的生態危機。
李培軍是中國著名國際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所在地——敦煌市七里鎮秦家灣村的村民,家中8畝土地,近年已有6畝改種葡萄。葡萄為他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正常年景純收入可達四五萬元,這讓他和家人的生活達到了當地城市公務員的生活水準,修建了新房,購買了大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全套家電。
但對于敦煌這個被沙漠和戈壁包圍、年平均降水量不到40毫米的綠洲而言,小小的葡萄不僅意味著豐厚的收益,更是應對生態危機的一種重要舉措。與中國西北地區諸多綠洲面臨的問題相似,敦煌綠洲目前正遭遇嚴重的生態危機。
危機的主要根源在于水被無節制地利用。敦煌市水務局副局長張華說,曾流經敦煌的疏勒河已斷流數十年,每年約10億立方米源自祁連山脈的冰雪融水,基本被上中游地區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