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對焦烏科夫斯基的后人來說,他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未竟的夢想,還有一種信念。如今他的孫輩也加入了“瘋馬”雕像建造者的隊伍
在中國,愚公移山的故事流傳了上千年,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愚公胸懷大志,堅韌不拔的精神。如今在美國,現代版的“愚公”出現了。
這位已去世的美國愚公名叫科爾恰克·焦烏科夫斯基,與中國愚公不同,他不是移山,而是鑿山。他先是一個人鑿,后來又帶著子女一起鑿。過世后,他的子女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繼續在山上鑿,他們已經這樣鑿了60年。他們世世代代鑿的作品,名叫“瘋馬”。
“瘋馬”是一位印第安蘇族酋長的別名,“瘋馬”雕像座落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黑山地區。距它不遠處,就是拉什莫爾山——美國著名的總統山,這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面雕刻,山上刻有華盛頓、杰弗遜、林肯和羅斯福四位杰出美國總統的頭像,每個高約18米。然而“瘋馬”出現后,他們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焦烏科夫斯基設想將“瘋馬”雕像建成高達169米、長為192米,光是雕像的頭就有9層樓房高的世界最大山體雕像。
今年6月3日,“瘋馬”破土動工已經整整60年了。如今,“瘋馬”卻只被鑿出了一張臉,整個工程還要持續多少年,美國“愚公”家族要到第幾代才能完成這項工程,成了全世界關心的話題。
和“瘋馬”酋長的生死淵源
要說美國“愚公”焦烏科夫斯基,先得說說那位可敬的“瘋馬”酋長。“瘋馬”本名克利,是南達科他蘇族印第安人酋長。南達科他州是一個印第安人聚居州,那部著名的反映印第安人生活的電影《與狼共舞》,就是在這里拍攝的。1868年,當地印地安人與美國政府簽訂了一個條約,條約上寫道,“只要河還在流,草還在長,樹還有葉子,達科他的黑山就永遠是蘇族印第安人的圣地”,上面還有著美國總統的簽名。可是,印第安人在交出土地搬進保留地以后,根本拿不到政府保證作為交換的食品、衣物和帳篷。看到族人受到欺騙,生活毀于一旦,“瘋馬”率領他的部落進行了不屈的反抗,多次打敗白人殖民者軍隊。“瘋馬”從來沒在任何條約上簽過字,甚至連筆都不碰。由于寡不敵眾,武器裝備相差懸殊,他們的反抗失敗了,“瘋馬”最后死于白人殖民者之手,他死的那一天,是1877年9月6日。
31年以后的同一天,也就是1908年9月6日,雕刻家焦烏科夫斯基出生于美國一個波蘭移民家庭。與“瘋馬”酋長生死日期上的巧合,使焦烏科夫斯基感覺到自己與“瘋馬”酋長有著某種精神上的傳承關系。
1939年,焦烏科夫斯基憑借一座關于波蘭鋼琴家帕德瑞夫斯基的雕像作品在紐約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他的才華引起了印第安酋長的注意。他們給焦烏科夫斯基寫了一封信,請求他為印第安英雄“瘋馬”立一座宏偉的雕像。他們在信里說:“我們這些酋長希望白人知道我們紅種人也有偉大的英雄。”
二戰結束后,焦烏科夫斯基謝絕了政府讓他在歐洲修建戰爭紀念碑的邀請。1946年,他到南達科他州和印第安酋長會合。印第安人希望能把“瘋馬”雕刻在他們認為神圣的黑山上,他們在黑山找到了一座近兩百米高的無名山峰。焦烏科夫斯基用自己的錢買下了這座山峰。他在山上待了五天五夜,做了一個重要決定:要把整座山頭雕鑿成“瘋馬”。“瘋馬”將騎在一匹馬上,手臂指向印第安人昔日的家園。
靠擠牛奶自給自足
1947年,焦烏科夫斯基懷揣著僅剩的家當174美元,只身一人來到黑山。他住在一個行軍帳篷里,在荒野里開路、伐木、鑿井,為“瘋馬”工作做前期準備。因為“瘋馬”生前拒絕拍照,焦烏科夫斯基無法知道他確切的模樣。焦烏科夫斯基從當年和“瘋馬”并肩戰斗過的印第安戰士那里,知道了他的樣子,而且他更注重的是如何在雕像中傳遞“瘋馬”那種英勇不屈的精神。
1948年6月3日,在數百名印第安人的見證下,黑山傳出一聲爆炸響,“瘋馬”工程正式動工。第一年冬天,焦烏科夫斯基修了741級通往山頂的臺階。在最初幾年,他使用的是鐵錘、手鉆和炸藥等簡單的工具,工程開展得異常艱難。但焦烏科夫斯基從未想過放棄。在雕刻“瘋馬”的過程中,他兩度謝絕了聯邦政府1000萬美元的資助。他說:“為什么修印第安人的紀念物要由當初撕毀和印第安人協議的政府資助?”他寧愿只借助個人和民間的力量,他本人更是沒有在這項工程中收取過一分錢的酬勞。
為了解決日常開支問題,焦烏科夫斯基辦了一個農場,養牛擠奶自給自足。大雪天無法干活時,他就為人刻像。他建了一個訪客中心,后來又建了一座博物館,拿門票收入來購買各種工具、維持工程日常開支。如今,“瘋馬”雕像每年吸引著上百萬游客。
在工作中,焦烏科夫斯基不止一次骨折和背部受傷,為此接受了四次手術。他得了關節炎,還患了心臟病。但這些身體上的痛苦沒有動搖他的決心,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和滿腔熱情,一直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2年10月20日,焦烏科夫斯基因心臟病突發,抱憾離世。
“瘋馬”酋長死時年僅36歲,而焦烏科夫斯基從1946年提出造像方案,到他1982年去世,他獻身“瘋馬”雕像的時間,也剛好是36年。焦烏科夫斯基的妻子說:“他認為這項工程值得用一生去付出,他認為通過劈山雕像,會恢復印第安人的驕傲。他堅信,如果你的驕傲是完整的,你就能在這個世界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妻子和7個孩子在繼續
“瘋馬”的面部工程在10年前初步竣工,他的臉有一個巨大而堅挺的鼻子,剛毅自信的嘴角清晰可見,雙眼炯炯有神。現在工程的重點已轉移到如何雕鑿出雕像的其他部分,包括“瘋馬”的身體和胯下的戰馬,尤其是“瘋馬”向前伸出的手臂。
焦烏科夫斯基在臨終前告訴妻子魯思:“你要繼續為黑山努力,但別著急,慢慢來,這樣你才能把它做好。”
焦烏科夫斯基夫婦一共生了5個男孩、5個女孩。小時候,男孩會爬到山上幫爸爸的忙,女孩們則留在家里幫媽媽招待游客。長大后,這些孩子發現“瘋馬”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盡管焦烏科夫斯基支持子女自由選擇前途,但他們還是有7個孩子決定留在黑山。他們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監督工程進展,有人負責爆炸事宜,還有人負責管理博物館或者餐廳。
焦烏科夫斯基生前給他的孩子留了一封信。他說,如果孩子們愿意為“瘋馬”雕像奮斗,他們每個月可以把這封信拿出來讀一下。他在信的結尾告訴孩子:“當你們在做一些很平凡,但卻超越你自己生命意義的事情時,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你們也能感受到一股力量、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和快樂。”對焦烏科夫斯基的后人來說,他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未竟的夢想,還有一種信念。如今他的孫輩也加入了“瘋馬”雕像建造者的隊伍。
“瘋馬”工程走過了60年,焦烏科夫斯基一家人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雕像究竟何時才能完工。雖然前路充滿未知,但焦烏科夫斯基的家人有一點可以肯定,終有一天,“瘋馬”會在他們的后代面前,站立起來。(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劉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