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早上,在倫敦攝政公園散步時,我聽見我身后有一個甜美、柔和的聲音說“你好”,也就是“hello”的中文。
?我轉過身,驚訝地發現聲音竟來自一個金發女孩,大約10歲,她瞪大眼睛望著我,藍色的眼睛里充滿了好奇。我向她打招呼,她用簡單的漢語句子告訴我她的名字和學校。
?她的漢語口語并不流利,但她敢與一個陌生人交談的勇氣讓我覺得很驚訝,這立刻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她的母親后來告訴我,小女孩剛剛在學校學過一些漢語新詞,熱衷于練習。
?也許這樣的經歷并不奇怪,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訪華前一直鼓勵英國學生學習普通話。
? 在最近的一次學校訪問時,卡梅倫問孩子們他們想讓他對李克強總理說什么,并要求他們用在學校學的漢語詞匯表達。
?孩子們用普通話回答的很流利,這說明近幾年普通話課程的流行成果頗豐。
? 漢語熱的原因之一是英國孔子學院的發展,孔子學院是建在大學校園中的漢語教學中心。至今在英國已建立了10多所孔子學院,每一所都會派遣教師去幫助周邊的中小學的普通話教學。
? 越來越多的英國學校將普通話納入他們的外語課程,如傳統的法語和德語教學一樣。
? 例如惠靈頓公學,為了教授中文及中國文化,去年投資50萬英鎊設立中國語言文化中心。校長安東尼·謝爾頓也成為了學漢語的學生。
? 2010年11月,英國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宣布了一項具有開拓性的合作關系,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將為英國的中學培養超過1000名的漢語教師。
? 漢語熱主要是由于中國已崛起成為世界大國,似乎給了英國青年學生更廣闊的職業發展機會。
? 由于英國政府認識到中英經貿關系的重要性,因此也推出了鼓勵學生學習普通話的優惠政策。
? 例如今年夏天英國文化協會推出了新計劃,旨在2016年之前鼓勵1.5萬名英國學生來中國學習或實習。這個項目無疑將引發英國學生對中國和漢語的好奇心。
?當然漢語熱并不只限于課堂。在當今的英國,當餐館中的服務員、出租車司機和郵遞員發現我是中國人時,就會對我說像“謝謝”、“不客氣”等簡單的中文短語。
?雖然我認為和他們用漢語正常交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事實上他們正努力跟我講中文單詞和短語,讓我感到在英國還是很受歡迎的。
?我還認為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迷戀使他們更多地了解和包容了我們之間的文化差異,所以我也能從他們對我的態度中感到更多的理解和寬容。
?或許卡梅倫鼓勵英國學生學習普通話會對未來的中英的政治和商業關系有很大影響,因為只有通過理解和包容才能建立和維持良好的關系。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記者Cecily Liu 翻譯:劉心玉 編輯: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