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這樣有前途嗎?”當浙江科技學院的思想政治課教師鈄利珍遭遇一名80后學生如此提問時,她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果是以前的老教師,遇到這樣的情況,說不定摔書而去了……”鈄利珍說,“但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回答好,因為等待答案不只一個人。”
鈄利珍是一位70后老師,曾經獲得浙江科技學院“學生最喜愛老師”的稱號。對于思想政治課遭遇“80后”難題這一現象,她直言不諱:“學生大都覺得純理論枯燥、高深!”
在近日浙江科技學院舉行的“80后”大型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中,校方明確提出,思想政治課在實行新課改之后應與激勵教育結合,與學生的個性結合,讓學生喜愛,為學生解答人生當中的困惑,為大學生的成材成長服務。
思想政治課全面“瘦身”
據記者了解,全國高校思想政治課將全面“瘦身”,由原7門課變為4門,教材全國統一,預計課時將減少1/3左右。
據悉,浙江的大學生自上學期就開始陸續領到新教材,今年下半年,新教材的使用將全面鋪開。“瘦了身”的思想政治課能否被學生接受,老師們表示,其實這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思想政治課教師“怎么教”。
浙江科技學院近日進行了一份“反思80后”的調查,結果顯示:80后學生創新能力強、創業意識強,因此對“創富明星”最關注。優秀企業家進校園時,企業家們常常被學生圍追堵截。
面對這樣的“80后”們,思想政治課的大學教師普遍反映,思想政治課上學生提不起興趣,教材一發到手,便束之高閣。出生上世紀60年代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師吳益仙老師說:“如果繼續照本宣科,學生恐怕是不買賬的。”
教師要像營銷kitty貓一樣推銷自己
“現在我們希望學生來挑戰我們的理論。”吳益仙老師說,新教材的改革,很大一部分是注重理論的中國化,并與學生實踐相結合。
“比如藝術系學生,個性張揚,覺得自己的專業沒必要聽思想政治課,不該馬上批評他們。”吳益仙老師說,她只是換了個角度,講起溫州美特斯邦威服飾品牌的成功史,結果,課堂下面的腦袋馬上一個個立起來了,因為在坐的學生很多都是服裝設計專業的。
“又比如給學生講‘工資的本質’,講‘剩余價值’,學生覺得累,不愿意對艱深晦澀、與實際聯系不大的知識花心思。“但如果把‘工資’和就業形勢掛上鉤,分析為什么‘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為什么會有‘啃老族’?臺下的腦袋馬上又立起來了。”
而像鈄利珍這樣的年輕教師則表示,青年教師應該有自己的品牌!“80后在價值的選擇上更自主,存在偶像崇拜,就像kitty貓的粉絲會認同購買所有kitty貓的產品,一個對學生有人格魅力吸引的老師,他的課也會被學生接受。”
鈄利珍說,其實很多時候,“功夫在課外”,無論她的學生上課是否認真,她都告訴學生,有困惑,第一時間找她。結果她發現,“粉絲”學生聽課特別認真。“80后現象是時代變化的必然,是中國轉型在人身上的體現,是對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挑戰,意識形態的教育是必要的,但是要以適當的方式讓學生接受。”
(來源:今日早報
天津外國語學院通訊員 劉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