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大學生不愿當工人 [ 2007-04-30 09:09 ] “只有1%的人愿意當工人”,對上海這項入戶調查的關注熱度剛剛過去,大學畢業生求職又一高峰期來臨。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在校大學生們有怎樣的擇業觀?對當代工人有什么看法?是否愿意當一名工人?在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高校,一項“大學生就業觀念”隨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的大學生希望從事的職業或崗位是技術工人,70%的大學生明確表示畢業后不愿意當一名工人。
就業趨向:重實利、社會地位、工作穩定
在談到對就業前景持何種態度時,有53.4%的大學生選擇“一般”,18.6%的大學生表示就業形勢“不樂觀”。這說明雖然就業形勢逼人,但在校大學生能以一顆平常之心看待這種現象,并沒有發生過度的就業恐慌。
而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單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外資企業、學校、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其中,43.9%的大學生愿意進入外資企業,因為他們認為,外企和良好的工作環境、高收入以及較大的發展空間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希望從事的職位,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42.3%)、大學教師(36.1%)、公務員(33.9%)、工程師(21.2%)、科研人員(17.5%)。這反映了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優先考慮的因素有三大類:一是物質因素首當其沖,如經濟收入、工資福利、工作環境等;二是個人職業發展因素,如自我價值的實現、工作發展前景、發展機會、社會地位等;三是工作穩定。然而,排名前三位的工作崗位非常密集,勢必有一部分大學生無法滿足愿望,只能根據現實調整自己的就業目標。
“工人”在大學生眼中越來越模糊
在問卷調查中,大學生對于“工人”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42.7%的大學生認為:“工人是指從事需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普通勞動者,需要一定的技能。”有31.5%的大學生認為:“工人就是干體力活的,不需要動腦筋。”20.1%的大學生認為:“工人這一稱謂不符時代發展,建議改成普通員工。”甚至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不是老板,都是工人。
針對這一現象,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蔣華東解釋,在傳統的國有企業,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干部,工人這一稱謂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模式多樣化,工人這一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涵蓋更加廣泛。現代企業非常注重管理和諧和團隊精神,因此,把一般勞動者統稱“普通員工”,這樣顯得更科學。“工人”成為一個“歷史概念”,在現代社會,這一稱謂已顯得過時,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
工人職業聲望低,大學生對“工人”熱不起來
在問卷調查中,問及“大學畢業后,你是否愿意當一名工人?”70%的大學生明確表示:不愿意當工人。其中,60.1%的大學生認為:“職業上升空間不足。”55.8%的大學生認為:“技術容易過時,職業適應差。工作不穩定,下崗機會大。”48.7%的大學生認為:“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及住房待遇的扶持力度不夠。”43.6%的大學生認為“工人的待遇不夠高”,41.5%的大學生認為:“勞動沒技術含量,容易被看成‘農民工’。”值得注意的是,也有14.1%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和家庭不認可,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精英教育”,不愿意當工人。9%的大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名大學生,當一名工人,太委屈自己”,放棄當工人。
這一現象表明,大學生不愿意當一名工人,并非社會上所認為的大學生放不下架子。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對自身價值認識發生很大轉變,不再過分強調自己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大學生不愿意當工人,是出于“工人”這一崗位的職業上升空間不足、技術容易過時、職業適應差、工人下崗機會大、工作不穩定等方面的考慮,其實現實并不盡然。但這反映出的工人職業被“矮化”的社會心態,不能不引起深思。
工作不好找,渴望開設職業技能培訓課
在問卷調查中,70.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所在大學沒有開設職業技能培訓,54.8%的大學生非常渴望開設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只有4%的大學生表示“無所謂”。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大學教育實際上就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但取得一張大學學歷,并不意味著大學生就具備了某種技能。據了解,應屆大學生上崗工作,學什么專業干什么工作,實際知識應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表現出所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在崗的實際能力。一部分工科類大學生在校期間只好到勞動部門開設的技工培訓學校學習,拿到技能等級證書。
一些專家認為,與其花大力氣培養一個畢業就面臨失業的本科生,不如轉向培養社會急缺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這就要求大學開展職業導向課,推動職業指導進高校,增加大學生的技能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光說。
此外,大學生自身也應該做好準備。當今社會已開始從身份社會向能力社會轉變,職業再生能力一直伴隨著大學生就業和從業的職業生涯始終。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重自己適應性的培養,把興趣、愛好與所學專業結合在一起,挖掘自己從事崗位的潛力,增強操作能力,這樣才會避免眼高手低。同時,大學生應認識到第一次就業并非終生就業,不一定非得把目光鎖定在外資企業、高校、政府機關等工作崗位,給自己的就業一個調整空間,往往更容易獲得一些機會。
(來源:四川日報
通訊員 張明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