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曝光助學貸款逾期不還者惹爭議 [ 2007-07-25 10:25 ]
學生觀點 理解銀行行為,對賴賬者應有約束
對于工行此舉,有人表示這是對個人隱私的侵害,不過更多助學貸款的學生對銀行行為表示理解,他們認為如果沒有誠信,就應該受到監督。
H先生就認為,“大學生不還貸的做法應該受到道德譴責,是不可原諒的行為。我在貸款過程中就已經受到了這種不誠信行為的惡性循環的影響。大二時,師兄師姐畢業沒及時還貸,我們低年級的學生因此受到牽連很難申請到貸款,直到上大三時,學校與工行完善了還貸程序,我們才繼續有了貸款的權利。
不過,H認為銀行推行“黑名單”公示的方式大可不必。“公布個人姓名尚且可以接受,但連身份證都要被曝光,這樣的感覺實在太糟了!”
他認為目前,國家四大銀行都建立了一個“征信系統”,對于欠貸大學生,如果累計3次沒有存錢進去,銀行就會自動將此信息寫入系統,列入黑名單的,這樣,不誠信的學生將來買房買車都會受到影響。事實上,這樣的監控力度已經很大了。”
仲愷農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凌梓佑表示,自己是向農行借款的,但是對工行的行為表示理解,“銀行也要承擔風險的,而且它公布也是有根據的。”
他表示,大學生是借國家錢讀書,在擁有支付能力之后怎么能夠不還呢?這在良心上過不去,有點知恩不報的感覺。另一方面,既然當初與銀行簽訂協議,這就表示自己已經考慮到守約的信心和還款能力。如果有賴賬的主觀傾向而明知故犯,就說明你失信了。“讀大學這么久沒有學會誠信,白學了”。
華南師范大學的一名在校的學生也持贊成態度,理由是賴賬行為對以后想借款的學生是有負面影響的。違約率的攀升導致許多銀行不愿繼續發放助學貸款,其他學生想通過銀行借款而完成學業就難了。因此銀行的做法是對現在借款的學生敲響警鐘,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
也有學生呼吁,銀行在公布之前應該作調查核實:對于那些有明顯主觀賴賬行為的學生應該公布。但是,對于實在有還款困難、家庭貧困的學生不應該公布,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傷害,讓他們的自尊和將來的就業可能有更壞的影響。(記者
薛冰 見習記者 梁健敏 實習生 曹乘瑜)
來源:信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