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最大情感壓力為報恩父母 [ 2007-07-25 10:26 ] 昨(24)日記者從河北理工大學了解到,針對金錢觀、擇業觀、感情觀等問題,該校對200名在校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并與10年前的結果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夠非常現實、冷靜地考慮各種問題。而對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以及自身的未來,大學生們都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信心和期望。對此,理工大學的李新華教授給出了更深層次的分析。
擇業觀:條件優越的城市受青睞
◇調查結果:想去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占50%,去大中城市的占30%,去三資企業的占20%。
◇專家分析:現在的大學生更加趨于現實,向條件優越、經濟發達的城市傾斜無可厚非。但現實與理想間距離的加大,也需要對大學生們加強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同時,高校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到艱苦的地方、國家需要的地方發揮自身作用,每年高校都會有一部分畢業生自愿到邊遠地區支教。
金錢觀:錢越多越好但健康更重要
◇調查結果: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金錢非常重要,但金錢仍被排在了健康、知識之后。對于“甭管啥主意,能掙到錢就是好主意”的問題,96%的大學生持否定態度。
◇專家分析:學生對于金錢觀的認識,與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學費、自主擇業、物價上漲、醫療費用上升等有直接關系。國家、社會和學校對此也非常重視,一直引導學生向“道德為先、掙錢有方”的方向發展。當然,從調查結果中也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自身的思想水平很高,分析能力也挺強的。健康問題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醫療、勞保、獨生子女、老齡贍養等社會改革因素都對大學生產生了很現實的影響,他們都要面對未來。知識是立身之本,受到大學生重視是很自然的事。
感情觀:最大壓力來自于報恩父母
◇調查結果:大學生的情感來自于友情、愛情、親情,60%的人認為壓力來自感情困惑,22%的人認為壓力來自生活困惑,18%的人為就業而困惑。
◇專家分析:大學生的感情壓力,很大部分來自于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和學習費用的壓力,這點除了說明大學生懂得感恩外,還說明他們對家庭、對社會有了更強的責任感。
對生活和就業感到困惑,也說明他們想親手為家庭創造幸福。在愛情方面,隨著不穩定因素的增多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許多人難以選擇,內心困惑加重,但實際中大部分人還是能以學業為重,正確處理好感情困惑。
李新華教授說,此次調查范圍雖然不大,但基本上能體現大學生的整體風貌。有些調查結果還讓李教授感到欣慰,“有94%的人認為最美好的是助人為樂,這說明他們很善良;有94%的人認為不能光靠個人力量來實現人生價值,這說明他們能夠很好地融入社會;有92%的人渴望得到好成績,這說明他們很上進。”
來源:燕趙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