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人看奧運:葉詩文惹了誰?
全世界都在懷疑這個天才游泳選手。
7月31日,本是話題人物的葉詩文又拿下一塊金牌。風頭甚,話題再度復出。
16歲的孩子,比男冠軍瑞恩?羅切特(Ryan Lochte)還要快,怎么可能?只有一個可能:興奮劑。
于是,全世界都在懷疑這個天才游泳選手。或者說,在質疑風頭太甚的中國隊。
這個16歲的杭州姑娘,400米混泳奪冠,200米混合泳獲得2分07秒57的成績并打破奧運紀錄,太不可思議了。
對于中國,沒有什么不可思議的。
一個從7歲就開始按照比賽模式培養的孩子,全面呵護和訓練,16歲已經經歷了不少世界賽事,這場比賽對于她,不過是風雨歷練后的一次華麗登臺,向世界宣告她的天賦,勤奮,苦練,和傲人的成績。
她的游泳天份從小就展露出來,大于常人的手和腳,游起來水大。在體校5年內,她就由一個完全不會游泳的孩子,成了蝶、仰、蛙、自四項全能選手,這比較特殊,因為其他孩子各有所長,像她這樣全能比較少見。
除了天份和勤奮之外,西方或者還需要了解的是中國培養運動員的模式。這些運動員是從娃娃兵開始抓起的,測量骨骼,根據預期身高安排專供的體育項目。他們從小就被灌輸“贏”的觀念,只有贏才有光明前途。奧運冠軍是最大的光榮,國家驕傲,民族自豪,而獎勵也是可觀的,高達百萬的獎金和各種福利,贊助,使一切的努力辛苦都值得。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奮斗感,或許比其他國家的人高許多,這種精神激勵成了一代代運動員拼搏的動力。
或許,這是西方媒體不了解的。
西方人強調自我,奮斗是為了自我,中國人講的是集體主義,民族主義。他們背后頂的是一個國家,10億人的期待,還有10億人的鼓勵,這種動力,巨大深沉而爆發力超常。如果你不了解中國人,就很難理解中國人的這種精神。
可是,心酸,辛苦,艱難,是旁人難以想像的。去看看紀錄片《紅跑道》(red race), 看看那些訓練體操的孩子們,不停的翻滾,跳躍,訓練,背負期待和責任,經歷著超乎常人的磨礪和煎熬。一進體校,就開始了一個極其獨特而漫長的拼搏過程。而在同一起跑線上的還有無數佼佼者,都想勝出,但冠軍,只有一個名額。
不得不向這些經歷過的,正在經歷的,即將經歷的運動員們予以敬意。是他們征戰四方,代表著自己的國家。不論輸贏,他們都是光榮的強者。
16歲的葉詩文,長著一張可愛的臉,透著杭州姑娘的靈秀。和前游泳冠軍杭州人羅雪娟一樣,又是一個美女冠軍。她顯然還有清純,稚氣,但多年的磨礪已然將她打造得淡定,她也堅定的說:“中國人是清白的”。她的成績源于勤奮和天賦。
很難相信400米混泳當天,她還帶著38度的低燒。“羅切特的400米成績比葉詩文快了20多秒,游到最后穩操勝券,根本就沒有用出全力,而葉詩文是拼到最后一刻的。”中國游泳隊領隊許琦對于外界質疑葉的成績解釋說。顯然,葉詩文是拼到最后一刻。
英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科林勛爵也明確表示了支持,“她通過了WADA(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藥檢。讓我們承認這名游泳選手,葉詩文,她值得肯定。”
再次通過藥檢的葉詩文,又拿下了一個200米混泳的世界冠軍,希望這次可以堵住質疑的聲音?
一個創造不可思議的天才,和一個創造不可思議的國家,都會引起猜測和懷疑,因為你跑得太快了。諸如之類的聲音,將來還會有。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