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大學生爭獎學金怪現狀
在某大學的BBS上面,有學生對獎學金的評比大發牢騷。
細數大學生爭獎學金怪狀 暈血女生獻血不為公益為加分
偽造論文 混實習分 獻血加分 好友反目成仇……
“你今年有沒有機會拿獎學金啊?”近日,隨著廣州各高校06~07年度獎學金評比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這句話成為大學生們討論最激烈的話題。
爭奪獎學金學子失去平常心
廣州各大高校獎學金評選工作進入白熱化,渴望獲獎的大學生們也是鉚足了勁,千方百計為自己獲得加分而“努力”,你爭我斗中,不能不讓人慨嘆“功利主義”正在腐蝕象牙塔……
高校獎學金的設立在于對大學生一年學業和各種表現的鼓勵。
據記者調查,現在高校獎學金特等獎獎金高達5000元,而且每個班、院系的獎學金頒發名額有硬性規定,即使一個班或者一個院系有很多同樣優秀的學生,但是基于名額固定,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而且現在獎學金評選不是只靠分數評定,而是綜合測評,即學業成績測評占總成績的75%,綜合表現測評占總成績的25%。因此獎學金的評比就引發了爭奪者在25%的綜合表現做文章,因為綜合表現有加分環節。
在這樣的情況下,獎學金評比的過程中就出現不少怪現象,諸如為拿獎學金特意去獻血、用photoshop偽造專業論文、托熟人蓋假章等等,更有甚者為爭名額好友反目成仇。
評比小組成員直喊“受不了”
有著3年獎學金評比小組經驗的周同學向記者說起多年來自己參與評獎的體會時,不斷搖頭。“每年評獎時我都會特別累,因為我成了學生的出氣筒和傳聲筒。”
“假如不小心出了點問題,學生就會在面前說個不停,還會被人說是使‘暗招’,材料審核時同學就會天天來問這個問那個,都希望能加分。”周同學說,獎學金評比那一個月,他宿舍的電話非常頻繁,十有九個是找他的。“主要是很多人都在關心加分問題,總時不時找些材料問能不能加分,還有是關心對手的一些狀況,對獎學金的熱情非常高。”
某高校獎學金評比小組的學生則告訴記者,“這學期的獎學金評比因為班別人數的差別,名額上相差一個,為爭這個名額的,班與班的班委開罵,同學與同學鬧矛盾,最后還鬧到學院。”
輔導員“欽定” 學生倍感不公
除了學生間的不良競爭,一些高校輔導員也會參與到競爭中來。在采訪時,華南某農業大學張同學向記者反映他們的輔導員私自“欽定”獲獎者。張同學說,他們的獎學金評比分兩大部分:一是成績,二是平時表現,班里30人有6到7人能拿到獎學金。“成績部分是沒什么水分的,不過平時表現主觀性比較強,加分也沒什么細則。我們班的蔡同學成績加平時表現在班里也只排到第15名。”張同學告訴記者,蔡學生一直在學校和學院的學生會工作,和老師的關系比較好。“輔導員找到了班長說蔡同學成績好,表現好,應得獎學金,最后她從15名躥到了第6名,主要是平時表現那有水分。”不少班里的同學出面印證了張同學的說法。
隨后記者聯系了事件中的輔導員,但對方一直關機。
爭奪獎學金之怪現狀
暈血女生“獻血”不為公益為加分
結果 從三等獎學金升到二等獎學金
手段 獻血加分
這幾天,大學城某知名高校大學生小瑩心中暗暗竊喜。因為班里剛剛宣布獎學金評選情況,她如愿以償地獲得了二等獎,拿到1500元的獎學金。小瑩說,比起其他同學,她算是幸運的,畢竟這個獎在全班30人中只有二人能拿到。而且這是她“冒著生命危險”去爭得的。
原來,廣州大部分高校評獎學金政策中都有義務獻血加分的規定,加分的高低在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院系會有區別,不少學生為使評獎學金的加分多一些,特意跑到義務獻血站獻血。
小瑩說,該年度的獎學金評選她本來應得三等獎學金,離二等只差0.15分。當她了解到獻血可以加0.2分的時候,害怕打針暈血的她毫不猶豫地去了獻血。“二等獎學金是1500元,三等獎學金是1000元,我獻一次血相當于多了500元;而且二等獎學金聽起來比三等獎學金好,這次獻血是值得的。”
小瑩說,她一直很害怕打針,也有輕微暈血,以前看到別人獻血時也會有為公益獻血的想法,不過最終都放棄。
除了為加分特意獻血外,不少學生通過加入學生會或者社團來獲取加分。在學校學生會工作了3年的陳豪說,他加入學生會說得好聽點是為了自身的鍛煉,不過“因為學期末能在綜合測評中加10到15分”更是主因。
偽造論文博加分爭獎金
結果 獲得特等獎
手段 PS造假偽裝曾刊發論文
小磊目前讀大三,廣州某著名高校計算機專業。他說,初評獎學金時,他和他的好朋友小L的綜合分數是一樣的,在班里并列第一,但是特等獎學金只有一個名額,他們兩人只能有一個獲得。
“因為是好朋友,我覺得誰拿都沒所謂,不過我沒想到我會被欺騙和背叛,那種被‘出賣’的感覺真的很難受。”在知道初評結果的第二天,小L就向輔導員遞交了一份他作為第二作者的學術論文,于是小L很順利獲得了加分,并最終取得特等獎學金。小磊說,他知道小L發表那么高水準的專業學術論文后都替他高興,還準備等大家有空時出去吃頓飯,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就讓他有點難以接受。
“不久之后,我上網查資料,看到了那篇學術論文,讓我驚訝的是那篇文章并沒第二作者,也就是說小L欺騙了大家。”當小磊跑去詢問小L時,他很快就承認是用Photoshop合成的,并懇求小磊不要去告密。“當時就有被欺騙和背叛的感覺,我一直把他當成是我大學最好的朋友,我沒想過我的友情那么脆弱,并且敗在了那幾千塊錢上面。”小磊說。
盡管小磊無法像以前那樣和小L做朋友,但他考慮到告發后小L面臨的處分,最終選擇了沉默。“希望他不會有下次了。”
托關系蓋章混個實踐分
結果 獲得三等獎學金
手段 托關系蓋章獲得加分
同樣,五山路某著名高校大四學生小曾也為獎學金采取了“手段”。成績排列全班第二名的他獲獎學金原本不成問題,但卻因為缺少社會實踐,在分數上略低于其他幾個競爭對手。
小曾說,“暑期時大部分同學都去參加社會實踐,但我為了準備畢業后的考研,一直泡在圖書館里看書。”直到后來聽到消息自己有可能落選,小曾才急急忙忙跑到評比小組中一位關系較好的“哥們”那去“支招”。
“哥們”叫他找間公司蓋章證明他參加過社會實踐。小曾立刻找父母托關系,在朋友自辦的公司內開了個假證明。如今他穩穩地獲得了該學年的三等獎學金。
大學生的煩惱 友情在金錢面前敗得一塌糊涂
當小許知道自己拿了二等獎學金時,她怎么也高興不起來。評比獎學金的那個月里,小許身心疲憊,她從來沒想到很要好的朋友會因為獎學金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
“阿L和我的成績分別是班里的第一第二名,我們倆的其他加分都差不多,一等獎學金肯定在我和她之間產生。”評比開始后,班里一評比小組的好友就告訴小許,說阿L天天打電話給她詢問加分情況,還說小許的一些證明材料是假的。小許說,阿L接下來的做法更讓她有點難以接受。“她在輔導員那一再強調要審核我的資料,說我在做假,經常給班的評比人員電話打小報告。輔導員給我電話問我怎么回事,這對我人格上是絕對的侮辱。而且她在我面前表現得若無其事,有時候還會在QQ上和我講她不在乎獎學金。“我覺得很累,友情在金錢面前還是敗得一塌糊涂!”
小許的感受或許代表了大多數參與評比的大學生的心聲。“獎學金讓我看透不少人。”廣州大學城網名“看破風塵”在曾在論壇發帖說。
對此,有學生在BBS上留下這樣的話語:“每年此時,都是班里最忙碌,最‘黑’的時候……因為獎學金……大家努力了一年后,本該收獲屬于自己的成果,但是,總有那么一些同學,在不知不覺中玩起了陰謀,踩著別人去搶獎學金。特別嚴重BS某些學生干部……每次有通知做苦力的時候,總會拿出加分的幌子來吸引同學,而真正可以加分的活動,總是自己先報了名再通知下來,更有甚者完全隱瞞……不就那一千幾百元嗎,難道某些人真的看得比自己的人格更重要???”
學校看法 不要用功利心態去看獎學金
記者采訪時,高校的老師們對此頗為驚訝,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學生處老師一再向記者表示,對此并不知情,即使有也不是普遍現象。老師們表示,大學生應該以平常心去看待獎學金問題。
廣州大學學生處張老師接受采訪時表示,獎學金的評比是在綜合測評的基礎上進行,采取測評主要是體現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是一種客觀的要求和規律。獎學金涉及到學生自身利益,但學校不贊成學生用功利的心態去對待它。“就像獻血為拿獎學金,出發點就不對,是不可取的,學生在這方面不要有投機行為。同時獻血這樣的行為是值得鼓勵,但學校不會以獎學金進行誘使,而應換一種方式去鼓勵。”張老師說,獎學金是對學生學業和綜合表現的鼓勵,不要把它“剝”得赤裸裸,即使再怎么樣需要資金也不要因為獎學金而傷害身邊的人。
老師們告訴記者,事實上,在高校獎學金的評比中,有著嚴格的條款細則,如果按照評比細則一條條對應評選,學生是做不了手腳的,但對于一些“大體上公正,小范圍的人情世故上”的做法,學校也是無能為力的。只能在發現問題后采取教育的手段予以糾正。
部分獎學金評比加分標準
在綜合表現測評條例中有突出表現的會予以加分,所有的加分都要遞交證明材料經過審核才能加分。
在全國、省、市、校、學院學術報刊、會議上發表或宣讀論文者,國家級計30分,省級計20分,市級計15分,校級計10分,學院級計5分。
參加校內外組織的科技知識、學科競賽及小制作競賽活動的最高分成國家級、市級、校級和院級,加分最高為國家級25分,并逐漸遞減5分。
參加一些專業考試如四六級、普通話考試并通過者可以加10分。
參加校、內外體育競賽獲獎者,國家級計20~30分,省級計10~20分,市級計6~12分,校級計4~10分,院級計1~6分,破紀錄者按雙倍分計。
一些學生干部包括學校學院學生會和班干部優秀者加15分,良加10分。(專題撰文 記者 薛冰 實習生 徐燕平 通訊員 孫思穎 專題攝影 記者 蕭嘉寧)
來源:大洋網-信息時報
來源:大洋網-信息時報來源:大洋網-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