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欠貸調查
近日,工商銀行廣東分行、農業銀行廣東分行先后在網絡、媒體上公布一批拖欠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名單,人數高達千人以上。這是我國首次以公告的方式催還助學貸款,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記者采訪發現,經過公開曝光,收到了預想中的效果,不少“小賴”紛紛還款。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為何要當“小賴“,近日,記者走近部分大學生,聽他們講述其中的隱情。
“不想當小賴,有心無力啊”
人物1 畢業三年我始終 掙扎在貧困線上
講述人:陳宇(化名)
畢業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現狀:收入萬元的公司總經理助理,要替家里還債,自己租住在城中村農民房。
“畢業后,我一直在努力工作,卻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無力償還銀行貸款……”說這話時,工作已三年的廣東某外資公司老總助理陳宇顯出一臉的無奈。
第一份工作只是打雜
2004年,陳宇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即將走向社會的他也同時多了一份責任——按期歸還大學期間欠下廣東農業銀行的1.2萬元助學貸款。但時隔三年,陳宇并沒能如約還款,被劃入“小賴”的黑名單。
“當時,剛畢業的我意氣風發,準備大干一場,因此,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賺大錢,對于這點助學貸款,根本不放在眼里,我覺得自己是能干大事的人”陳宇說。
但現實似乎并非像想象的這么美好。7月離校時,陳宇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只是在佛山的一家100多人規模的私營企業中做經理助理。“說是經理助理,其實就是打雜的,每天東奔西跑,什么活都要干。”“老板待我好,講義氣,我也不好意思找他要錢,因此每月800元的工資被拖欠是常有的事。”就這樣,陳宇在這家企業干了整整一年,直到公司倒閉,他身無分文的走出工廠的大門。
失業時甚至曾流浪街頭
失業后,陳宇先后轉了兩三家廠子,但都做不長,有一次甚至不得不流浪睡在街頭。“小工廠的老板很吝嗇,也很苛刻。做一個月工錢被‘扣光’是常有的事。”就這樣,陳宇四處打工。
然而環境雖苦,卻磨煉了陳宇的意志,更重要的學到了工廠最基層的管理和操作模式,學會了尊重別人。就這樣,有了經驗的陳宇開始追求更高的目標。他開始拼命的學英語,要學習就要交學費,陳宇的日子愈發“捉襟見肘”。
一年后,憑借過硬的管理能力和一口流利的英文,陳宇被一家外資企業的老板看重,成為該公司的“中國區”負責人。從產品設計到生產再到出貨、報關,一條龍的運作程序均由陳宇一人獨擋一面完成。
收入高了但要接濟家里
工作有保障了,陳宇也漸漸有了積蓄,月收入甚至高達萬元以上。如此高的薪資,為什么還是不歸還銀行的欠款呢?陳宇道出了個中原由:原來,家境貧困的他必須時時接濟家里,大學期間為了供他讀書,家里欠下了1.7萬元的外債必須盡快還清,除此之外,還要供弟弟妹妹讀書。目前僅有不到兩萬元的積蓄也全部寄回家里。
陳宇的話或許是真實的。在廣州天河東圃城中村的一間民房里,記者看到了他租來的“家”。沒有冰箱,沒有電視,一灶一床就是全部家當。陳宇說,每天晚上,他就會守著天上的月亮聊天,孤寂落寞的他至今沒有一個正式的女朋友。
“我從沒有想過拖欠銀行的貸款,可是我真的是沒有錢還。”說起銀行曝光讓自己成為“小賴”,陳宇顯得很無奈,“聽同學說我的名字被曝光在報紙上的一刻,我吃了一大驚。”但陳宇對銀行的做法卻十分理解。“他們(銀行)應該這么做,放了款出去就應該收回來,學生也不能特殊,這是公民的誠信。我要是有了錢,當然也會第一時間還款。”
來源:大洋網-信息時報